有调查表明,有高达71.8%的父母在孩子的课余时间给孩子布置作业,这无疑使孩子在完成学校作业之后,又由父母人为地增加了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这自然就使孩子“没时间负责任”。父母总是怀疑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其实,10岁-15岁的中小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从事简单或是处理自己事情的能力。
有些父母单纯地把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看成是时间和体力的付出,而没有充分认识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可不能让孩子做家务,趁这个机会,让他多学点知识。”是不少父母的想法。父母因而包揽了孩子力所能及的很多事情,以至使自己的闲暇时间主要用于做家务,没有了与孩子共同从事家务劳动的愉悦和在劳动中对孩子的了解和训练的可能。
偏颇的家庭教育不仅消解了有限的学校劳动教育效果,而且还不自觉地铸就了孩子不爱劳动的习惯,不珍惜劳动成果;使很多孩子缺乏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心。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造成孩子劳动上的依赖。
“责”和“权”是密切相连的。一个人如果没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利,他也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只有把一件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他才能对这件事情负责。因此,家长要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但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前提是:让孩子独立完成,多让孩子当“主人”,让孩子逐步做自己的事情,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好方法。
家长要注意,在让孩子自由选择做他喜欢的事情的同时,也要把责任给他:孩子有玩游戏的自由,更有把学习搞好的责任;有上网的自由,更有避免受到网络垃圾毒害的责任;有花钱的自由,更有学会“挣钱本领”的责任。孩子只有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成为真正的有责任心的人。平时,家长要从以下几点来做:
第一,孩子必须做好自己的事(学习以及适合自己年龄的家务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是因为自己没有时间而让家长做了,自己也要明白:是自己失职,要有愧疚感,要感谢家长。
第二,努力做好家中公共的事,别人的事帮着做。大处着眼,只要是家中的事,就有自己的责任,尽管分工不是自己管,但集体责任中有自己的一份。
第三,敢做敢当,要让孩子懂得: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自己既然做错了事,就应该勇于面对,勇于承担责任。而且无论好坏,都必须由自己承担,不要养成推诿的不良习惯(推诿即遇事不是把责任放在第一,而是把虚荣心放在第一);正视其产生的后果。并引以为戒,不犯或少犯类似的错误。
第四,教育孩子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同时家长要当好孩子的榜样。
第五,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要注意循序渐进,做到三个“从小到大”:年龄从小到大;事情从小到大;担负的责任从小到大。
状元档案
姓名:傅勤
年龄:22
专业:环境工程
特长爱好:唱歌、旅游、设计
籍贯:四川
高考成绩:数学满分状元。
座右铭:一分努力一分收获。
状元母亲基本资料
姓名:任振蓉
年龄:48
教育程度:大学
职业:公务员
特长爱好:烹饪
记者:在生活中,您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
母亲:多数的父母尝试“教”孩子责任感,所用的方式都是奖励、警告、惩罚、贿赂等,但是我的经验告诉我,责任感是无法教会的,孩子的责任感是日常生活中,在父母的配合下,通过做事才学会有责任感的。我们从孩子懂事起,就让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她入学后,我常让她帮家里或是邻居代取信件、报纸,完成学校老师委托的任务。在学校里,她担任着学习委员。我觉得让她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肯定的评价,在产生满足和愉快的内心体验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起强烈的责任感。孩子有了责任感,才能对自己对别人有责任心。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