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父亲是孩子最大的榜样,是家庭的主心骨,是孩子儿时心目中的英雄。父亲的处事为人将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为孩子总是会继承父亲的一些行为品质。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嘛。所以,当父亲的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自己做事要行得端立得正,并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事情要如何做;其次,要引导孩子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他的能力,让他有上进心。
清华高考状元范锦鹏的父亲也很重视对孩子的做人教育,他说:一旦遇到孩子撒谎或者懒惰等坏习惯出现的时候,我们会及时提醒孩子,因为我觉得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必须要让孩子养成这些基本的习惯。我感觉孩子的性格还是很像我们,可能是从小跟着父母长大,向父母模仿的缘故吧。我和他母亲都比较诚实、老实、能吃苦、善良待人,孩子也具备了这些性格特点。我认为做父母的,一定要先教给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孩子知道了自己将来做什么样的人,就会在学习上下苦功。
高考状元周琳的母亲说:高尔基说过,学习,永远不晚。我认为,做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人做好了,学习自然会上去。做人才是最难的,特别是让孩子做一个具有美德的人,更是难上加难。孩子很小的时候,让孩子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就算是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要想让孩子好好做人,父母就要及时纠正他身上许多欠缺的一面。
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陈三鉴,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专家,他说:我认为合格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要理严情慈,对孩子的思维、意志和情感产生良好的较大的影响,我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是十二个字:尊重他,关注他,帮助他,赞美他。孩子只有懂得了被尊重,与人相处时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我觉得尊重人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
这些为国家培养了优秀人才的清华学生的家长,他们的孩子能考入清华大学,并不是靠侥幸和幸运,而是有一定的原因。从这些家长讲的经验之中我们看到,他们把孩子的做人教育是放在分数前面的,一旦孩子犯错误后,家长总是耐心地指导,不断地提醒改正,这样孩子逐渐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在提醒孩子时,父母不是通过强制性的教育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这种教育方式通常也是最为有效的。所以,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在教育孩子学习时,就不要忽略这些重要的教育细节。
梅朝耀点评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学知识、长本领的关键时期。所以,青少年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求知,学好本领。然而,有比求知更为重要的却是做人,做个德才兼备、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而承担这个责任的不仅仅是学校,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家长。
“先做人后做事”,从古至今有多少箴言对此作过解释,其意大致有两种:一则为只有先做人才可成事;一则为以做人的方式做事。凡做人以诚为先者,必成事;凡做人以虚为先者,必败事;偶尔也有虚者以种种原因成事,必不久。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学习教育的重要内涵,就是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然后再学习。
做人的原则很多,如诚实可信、胸怀坦荡、廉洁奉公、勤俭节约、淡泊功名利禄、刚正不阿、谦虚谨慎、谦逊礼让、自励自省、以身作则、能上能下、处富思贫、居安思危、不阿谀奉承、不见利忘义等各种传统美德,做人的标准看似洋洋洒洒,归结在一起就两个字“美德”。
一个具备美德的人,同样也是一个会学习的人,以做人的方式学习,是学好的一个捷径。要做好学习这件事,必须先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学习和做人,这两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司马光说:“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鲁迅先生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是培养有“纯洁高尚的道德”的人。道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息衍化的基石。在当今时代,“德”更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有德有才定能成栋梁,无德无才将被社会淘汰。时代呼唤有高尚品德的人,事实也再次告诉人们:品格胜于学识。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