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状元制造法则:清华状元家长大讲堂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43节:Part4(2)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父母,是他们的影响,让范锦鹏在小小年纪就知道帮家里干活;是父亲的责任,让范锦鹏从小懂得了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家庭的爱,让范锦鹏过早地长成一个自觉的孩子。这么一个懂事、负责任、自觉的孩子,父母难道还担心他不好好学习吗?

  正因为有了责任,才让范锦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自觉,这也是他从小就很懂事的原因;因为有了责任,无论多么艰巨的事情,他能力求做得最好;因为有了责任,他才为自己的学习订了高目标:将来考取清华大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责任,高目标。

  眼下,我们常听不少家长抱怨,平时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病了,大人心急火燎地为其四处求医;而自己病了,孩子却连倒上一杯水都想不到,实在令人伤心。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呢?仔细分析,原因还在家长这里。

  有一位上高中的女孩,晚上临睡前对她妈妈说:“妈,把我明天要穿的衣服给我拿出来,这套衣服赶紧给我洗了,后天上体育课要穿的。”她妈妈一听,赶紧拿着衣服去洗。事后,这位妈妈还以女儿上高中时间紧为女儿辩护。

  诸如此类的话可能对许多家长来说都习以为常了。他们总认为孩子还小,帮他做点事是应该的。作为父母,关心、爱护孩子是天生的本能。可是,父母在关心、保护孩子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是需要学会负责任的。他们总是怕孩子辛苦,怕孩子为难。即使孩子上了高中,仍然要为他洗衣服、袜子……长期下去,孩子不知道自己照顾自己,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了。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会动脑筋,因为从吃、穿、用到上什么学校、报考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工作,都有家长的格外关照。这样的孩子,何来责任?

  卢勤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中写道:“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父爱是天空,母爱是大地。父爱与母爱是不同的。父爱给孩子以坚强,母爱给孩子以爱心。父亲支撑着孩子的世界,母亲抚育着孩子的成长。”所以说父母的责任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赋予孩子高度的责任。孩子有了责任,才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制订高目标。

  有人说,做事没有目标就跟无头的苍蝇乱飞无异。学习也一样,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奋斗的方向。现如今有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什么都不懂,等长大以后再说吧。其实,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时不作铺垫,大了以后就不听你那一套了,或者不等他长大就已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毛病。有些家长可能会说,责任的事怎么可以和孩子说?其实孩子的理解力是很强的,而且对外界的观察力很敏锐,只不过他们常被大人忽视。

  高考状元范锦鹏的父亲在提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时说道:

  我从小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责任心。小时候,他若与小伙伴有过结,比如吵架什么的。我的处理方法是“明辨是非,不要袒护”。我觉得袒护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这样孩子容易养成不负责任的坏习惯。如果孩子的确是有做错的地方,那么一定要提醒孩子改正,如果此时父亲袒护孩子,只知道安慰他,而不知道纠正孩子的缺点。那么孩子万一养成了这种坏习惯之后,很可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吃大亏,到时候父亲再想袒护已经是鞭长莫及了。

  可能是我平时老教育他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吧,孩子上学后很努力,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只要孩子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就好了,我们父母不在乎孩子的成绩。看到孩子那么努力,就已经很开心了。而且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成绩一直比较好,也比较稳定,老师们视他为一棵值得培养的好苗子,说他对学习很有责任心。

  责任感不是天生的,孩子的“先天”不足,不应责怪孩子,它应归咎于我们的家庭教育。许多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呵护倍加,而对责任感的教育却严重不足。在他们眼里,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的。由于这一错误的观点,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懂得“责任”为何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