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朝耀点评
学习动机是推动孩子直接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社会和教育对孩子学习的客观要求在他们头脑的反映。学习动机的培养也就是要把社会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少有学习需要到自觉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把学习的积极性发动起来的过程。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
青少年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要求家长传授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求知欲望的火花,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毅力,最终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首先得为孩子创造民主的家庭环境,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尊重,家长应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重视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建议。对孩子针对性地施加教育。让孩子保持持久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孩子的学习行为自觉化。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有人说:“天才始于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讲,动机在非智力因素结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动机培养作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突破口,促进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第一,帮助孩子确立学习目标。当一个人的某种需要与确定的目标结合起来时,就会产生动机。学习需要的产生是个动态过程,家长应在满足孩子的一些基本的需要,比如在生理需要、对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的基础上,发展孩子对知识的需要。确立学习目标,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些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比如,制定每周或每个月以及一个学期之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等。
第二,帮助孩子进行正确的归因。人总是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归因。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恰当的归因会阻碍学习能力的发展。家长要引导孩子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的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这样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进而增强对成功的期望和自信。同时,家长还要预防孩子将失败归因于比较稳定且敏感的内部因素上,比如“脑子笨”“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材料”等。因为这种归因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三,以表扬为主,积极强化孩子的动机。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中提出“表扬是一种最为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以表扬为主的强化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发展和巩固孩子的学习动机。家长对孩子进行表扬,一定注意要客观、实事求是。因为不切实际的表扬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状元档案
姓名:周琳
年龄:19岁
专业:环境工程
特长爱好:读书、弹琴、打篮球和羽毛球
籍贯:山东
高考成绩:732分
座右铭:再接再厉,永不放弃。
状元母亲基本资料
姓名:付丽娟
年龄:43岁
教育程度:大专
职业:工人
特长爱好:无
记者:您的孩子在高考中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您觉得什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母亲:我们做的只是帮孩子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给她打造一个好的学习场所,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这个和睦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状元父亲基本资料
姓名:周建英
年龄:45岁
教育程度:大本
职业:国家干部
特长爱好:无
记者: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您是怎么做的?
父亲: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孩子学好的关键。根据我的自身经验,我总结了一下,有三点:第一,与孩子一起学习。家长仅仅告诉孩子学业很重要是不够的,应当让孩子明白,学习不应该随着某些学分或文凭的获得而结束,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吃饭一样是天天都需要的。第二,角色换位法。有些家长采取压制的方法,逼迫孩子多念书,往往适得其反。我觉得家长应该让孩子当学习的主人,设法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第三点是最重要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和睦的环境,不仅仅是孩子,成人也是,只有在和睦的环境中,才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问题,也只有在和睦的环境中,才容易吸取新东西。应该说,和睦的环境是最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的。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