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明心宝鉴(古籍修身励志经典今译本)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10节:正己篇(1)


  太公曰:"见人善事,即须记之。见人恶事,即须掩之。"

  孔子曰:"匿人之善,欺谓蔽贤;扬人之恶,欺谓小人。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马援曰:"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康节邵先生曰:"闻人之谤未尝怒,闻人之誉未尝喜,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闻人言人之善则就而和之,又从而喜之。故其诗曰:'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行善意。闻人之恶,如负芒刺。闻人之善,如佩兰蕙。'"

  《诗》云:"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

  《近思录》云:"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烈。"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直言诀》曰:"闻过不改,是谓过矣。愚者若驽马也。驽马自受鞭策,愚人终受毁捶,而不渐其驾也。"

  道吾恶者是吾师,道吾好者是吾贼。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景行录》云:"寡言择交,可以无悔吝,可以免忧辱。"

  太公曰:"多言不益其体,百艺不忘其身。"

  太公曰:"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景行录》云:"寡言则省谤,寡欲则保身。"

  《景行录》云:"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无欲易,无名难。"

  务名者,杀其身。多财者,杀其后。

  老子曰:"欲多伤神,财多累身。"

  胡文定公(即胡安国(1074-1138),南宋经学家。卒谥文定。撰《春秋传》30卷。)曰:"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贵相。"

  李端伯师说:"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时节,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已自先不好了也。"

  《吕氏童蒙训》(亦名《童蒙训》,宋吕本中[1084-1145]著,三卷,采辑宋儒有关修身、治学、从政之言论,作为家塾训蒙课本。)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盖自攻其恶,日夜自己点检,丝毫不尽则怃于心矣,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耶?"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孙真人《养生铭》:"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景行录》云:"节食养胃,清心养神。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脉诀》曰:"智者能调五脏和。"

  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己莫作。

  若欲不知,除非莫为。

  老子曰:"欲人不知,莫若无为。欲人不言,莫若不为。"

  《景行录》云:"食淡精神爽,心清梦寐安。"

  老子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苏黄门(应为苏辙[1039-1112],宋代散文家。宋哲宗时曾任门下侍郎。此官职秦汉时称黄门侍郎。)曰:"衣冠佩玉,可以化强暴;深居简出,可以却猛兽;定心寡欲,可以服鬼神。"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循焉。"

  《性理书》云:"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景行录》云:"凡修身为学,不在文字言语中,只平日待人接物便是。取非其有谓之盗,欲非其有谓之贼。"

  太公曰:"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慎。"

  《景行录》云:"定心应物,虽不读书,可以为有德君子。"

  《礼记》曰:"君子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匿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正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