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14岁时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大学二年级时转入位于西海岸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学习,185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美国联邦海军中服役,开始了他风雨坎坷的20载甲板生涯。
1885年,美国海军部将马汉从巡洋舰舰长一职调入海军学院,出任该院海战史和海军战略课的讲师,他从此开始了军事理论研究和著述工作。马汉发表专著和论文100余部、篇,其中关于海权论的著作有20多部,主要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这些著作着重阐述海权的基本观点,为近代海军战略理论奠定了基础。《海权论》原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的简称,后经整理,有的译本又收入马汉的《欧洲的冲突》、《亚洲的问题》、《美国的利益》三部著作。
1914年12月1日,马汉病逝。他的去世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引起了很大反响,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斯堪的纳维亚等国家,乃至马汉最不喜欢的德国,主要报刊都对马汉的去世表示哀悼。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称他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的、最实用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荷兰报刊称"马汉是19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海军历史学家"。
【精品原文】
引 论
即使不能说是全部至少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地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而正是这些原则指导着其增长与繁荣。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取的好处超越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掉其他竞争者:要么通过垄断或强制性条令的和平立法手段,要么,在这些手段不能奏效时,诉诸直接的暴力方式。
利益的冲突,以及由相互对立的试图瓜分更大商业好处--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与远方归属待定之商业地区的举措所产生的愤怒情绪,必将导致一场血战。另一方面,由其他原因而起的纷飞战火,在其方式和本质上,已经根据是否控制海洋而得到了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军事史。在其广阔的画卷中蕴涵着使得一个濒临于海洋或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根据。正是这点构成了我们本书将主要讨论--尽管并非惟一讨论--的内容。
举世闻名的军事大家均认为,关于已逝时光的军事历史研究--正如这本著作所为--对纠正战争的指导思想,帮助建立灵巧的战略战术行动乃是至关重要的。拿破仑就在众多的沙场决战中点出了有必要为胸怀大志的军人所研究的部分,如亚历山大、汉尼拔及恺撒的战役。当然,对于他们而言,火药当时还不为所知。在众多的职业研究人员中,如今存在有一种重大的共识,即:尽管许多战争的具体情况,随着武器的进步因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在历史的教科书中却有某些教义是永恒的,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它们完全可以被提升到一般原则的高度。同样的原因,尽管过去半个世纪的科学进步对于海军武器装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及蒸汽的引入成了海上动力源,但通过对海上决战一般原则的阐释,重温昔日海上战争的历史研究仍将是具有指导与启发意义的。
……
1788年尼罗河之战,不仅是英国对于法国舰队的一场压倒性胜利,而且也对摧毁拿破仑的法兰西在埃及军队之间的交通线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就其战斗本身而言,英军统帅纳尔逊做出了伟大战术思想的精彩绝伦的示范。如果事实如此,正如所定义的那样,那是"一种衔接好战役之初与战役发展过程的艺术"。那种特定的战术衔接取决于今日已不复存在的一个条件,即一支抛锚停泊处于背风的舰队无力前去救助被摧毁前的处于上风位置的战舰。然而,作为衔接基础的原则,却没有过时,即选择敌军队列之中最不太容易获得救助的部分,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击。杰维斯海军上将在圣文森特角一役,就是遵循了同样的原则。当时,他用15艘战舰取胜了对方27艘战舰,尽管在这一事例中,敌军并没有抛锚停泊,而是处于行进间。然而,人类的心智是如此构成的,以至于他们对于条件的稍纵即逝更容易留下印象,而不是应付这些情况的永恒原则。在纳尔逊大获全胜对于战争进程的战略影响方面,正好相反,其中的精神不仅易于把握,而且立即被视为在我们的今日仍有用武之地的原则。埃及企业生存的关键取决于与法国的联系能够畅通无阻。尼罗河大捷摧毁了这样一支海上力量,而这正是交通线得以保障的惟一指望,这样,最终的失败就在了定局。明眼人一看便知,不仅发动这场打击遵循了摧毁敌人交通线的法则,而且时至今日,同样的原则依旧有效,在单层甲板船的时代与大帆船或蒸汽舰船的岁月里并无二致。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