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人人可做心灵的隐士:隐士大风流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65节:樊英,一个女权主义者(2)


  "谶"分"语谶"和"图谶"两种,通俗来讲就是神秘预言术,用诡秘的隐语或是令人费解的图示,来昭示上天的种种吉凶祸福,借以宣誓某种政治意图。而"纬"则有别于"谶",它并非凭空捏造,而是依托于古代的圣贤书,再进行另类解说,就是利用迷信方术和神秘预言附会儒家经典。后来"谶"和"纬"两种有别的学说渐趋交汇融合,形成新的谶纬学说,最终完成了汉代经文的神学化。

  谶纬学说的渊源大概有三种,其一曰:《河图》、《洛书》上面所载的神话和神秘预言;其二曰: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其三曰: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三种学说的相互杂糅即诞生了神秘莫测的谶纬学说;三种学说虽各有擅场,但根源却不外乎《周易》,而樊英先生恰恰是研究《易》而大有成就的学者,故在当时的情况下堪称硕儒。

  其实在纳兰秋先生看来,谶纬学说无异于忽悠学说,好一似江湖术士寻卦问卜,能骗则骗,能蒙则蒙,骗和蒙都玩完了还不能令人信服,只能脚底抹油,逃之夭夭,要不然准得惹一顿胖揍,满地找牙。可那是在东汉,上至皇帝老儿,下至黔首黎民,对谶纬一套胡说八道的学说深信不疑,而且生生打造了不少谶纬学说的超级偶像。樊英先生即是其中之一。

  既然如此,为什么樊英先生不能列位于儒林,而又归入方术士呢?这乃是历史和时代变迁而导致的。

  如果东汉人修《后汉书》,樊英先生位列儒林是想当然的结果,但《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先生却是南朝宋人。东汉而至南朝,两百多年的沧桑历史,白云苍狗,谶纬之学已由两汉时代的显学而蜕变为"衰学"。

  由于历史对待谶纬之学的前后态度有差,范晔先生在撰写《后汉书》的时候也颇感为难。一些想当初都堪称硕儒的学问家应该归于哪一类呢?归到儒林吧,读者上帝不答应(当时亦有读者上帝,而且鉴赏能力非常之高),一定会说,这些大忽悠怎能归于儒林呢,这不是给儒生阶层抹黑吗?

  范晔先生无奈,只好将此类人归到方术士门下,另立一篇传记。方术士乃是方士和术士的统称,既包括天文家、音乐家、数学家、医学家和哲学家,也包括星相家、预言家、炼丹家和高僧名道。正如范晔先生所言,"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存在即合理,方术士作为一个蔚然壮观的阶层,在政治、经济、文化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樊英先生对《易经》的研究和另类发挥,使得他成为名冠一时的大儒;他还是谶纬学说的继承者和光大者,尤其是研究《易纬》(谶纬学说中的一条分支--纬书之中的首部纬书)的佼佼者和权威专家;樊英先生也因此没能被范晔先生归于儒林而别立于方术士传中。这对樊英先生似乎是一种不公正待遇,亦被后世引为憾事。

  历史还在前进,并不存在所谓的定论,樊英先生究竟在历史上以何面目示人,《后汉书》说了不算,后世之人自有公断。

  从目前的趋势看,"是儒生,还是方士"的唾沫官司还要打下去,还要吵得天翻地覆,但读者上帝不必为其劳神,只消记住,樊英先生是个隐士。这是一个不需要争吵、没有冲突的话题,千百年而后,人们已忘掉孰为儒生,哪个是方士,只记得一个隐士,一个卓尔不群的隐士。

  汉顺帝很生气

  请读者上帝暂时忘却那桩劳神的官司吧,下面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上场呢。

  樊英先生隐居的地方在壶山,而隐居的年龄已不可考,大约学有所成之后就隐居起来,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纵观樊英先生的史料,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合作者。

  因为"樊氏学" 的名声响当当,当地州郡的官员争相前来延请,但均被樊英先生拒绝;公卿也佩服樊英先生的人品和学识,纷纷举荐他为贤良、方正,但他都不应;汉安帝初即位的时候,朝廷按照成例征召贤能之人当博士,并赐给策书和公车,樊英先生和同郡的其他五个人同在被征召之列,但在樊英先生不合作态度的影响下,只有两人应召,樊英先生等四人置若罔闻,不加理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