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第14节:潘石屹:对城市建设的深体会(2)

  我到建设得比较好的城市去,比如纽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一个有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城市,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城市!实际上我在前不久偶然翻了一本书,是1961年一个美国人写的,叫《美国伟大城市的生和死》。这本书总结出来四个要点,说按照美国城市发展经验,只要符合这四个要点,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有活力、生机勃勃的城市,我对着看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我们的城市建设都是反着做的。

  第一个要点:城市和城市的区域功能要混合,而不是单一的功能。如果是单一的功能,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就没有效率,他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坐车来回跑,这个城市就会交通拥挤,这个城市就没有效率,加入国际化的大城市也就没有竞争的优势。可是我们在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一个功能分区,比如西边教育区,东边CBD,方庄、望京居住区……这样像方庄、望京就变成一个"卧城",早上人们开着车跑出来,晚上跑进去,在这个城市里面,所有的基础设施在满负荷地运作,人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这个城市就没有效率。

  第二点:街区要小。可是中国好多城市在过去几年的规划中,一定是大块马路、大的广场、大的绿地,整个城市的积累都让这些东西给割断了。

  第三点:要有足够的密度。在中国任何地方都要限制高度、密度、容积率,要做花园式的城市,其实要做花园的时候就可以跑到农村去,那儿都跟花园一样,之所以要成为一个城市,就是要享受一个城市的繁华。

  前几年我在选择土地的时候,就选择建筑密度最高的点--北京的CBD。选完后,各个专家和领导都说CBD的楼太高了,交通太拥挤了。实际上只有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区,把它的密度提起来,这个城市里面的商业机会才会多,而且这个密度提起来不一定是增加交通的压力,反而是减少了交通的压力。如果说像铺大饼一样,在一个城市里整个都铺开的话,交通量就会增加,如果密度比较大,有一些地方我们就可以不开车了,因为人步行就可以走得到。还有就是它把平行的交通、汽车的交通,变成电梯的垂直交通,这样的话你看,就不见得是增加了交通压力,而反过来是缓解了交通压力。

  前两天在《财富》论坛上,这些关于城市建设的题目,我老婆张欣去发言,她说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应该提高密度,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贫乏的地方,结果这个文章被登出来了,把我老婆的观点批评一通,而且完全政治化了,说你看这些房地产发展商为了赚更多的钱,还说要把密度提起来。写完后我也没在意,后来这篇文章被挂到新浪网上,新浪网上就二十四小时骂得铺天盖地的。其实这本来是一个你说你的道理,他说他的道理,让大家判断的事情,结果被弄成这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