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第11节:于丹告诉我们的成长指南(1)

  于丹告诉我们的成长指南

  ·别让你的双脚蹈空·

  有人说,于丹是靠《论语》"发家"的。这话虽然说得有些掉渣,或者说不靠谱,但是于丹对《论语》的深入研究而有所得倒是事实。《论语》是儒家经典,是两千多年封建统治者依奉的纲常理据。可以说华夏民族的血脉因子,早已浸染了《论语》的基本色调。但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和崩溃,《论语》"乾纲独断"的地位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在那个"文化革命"的年代,《论语》更是备遭批判和罢黜。《论语》被放逐的厄运,直接导致了我们民族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滋养与培植。就个人来说,也因为这种文化传承上的断裂与失怙而显得根基不牢,就连起码的做人的准则,也在那些貌似神圣实则虚无缥缈的道德说教下双脚蹈空,沦为一个没有精神家园的"弃儿"与莽汉。

  所以,与其说于丹走红靠的是对《论语》解说和百家讲坛的推助,倒不如说是国人对做人理性回归的诉求成全了于丹。如果逐一考察于丹演讲的话语语源与出处,我们大致可以推演出一个基本的话语图式,那就是将《论语》的基本要义通俗地还原为生活的本色经验。撇开《论语》的政治内涵不谈,单就其对人的精神和行为的规范与成全来看,它强调一个人应该遵从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并且一再坚持,一个人只有遵守与坚持这些最基本的做人准则,牢牢守着这条底线,他才有可能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否则,无论他具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和超拔的技术,他也只能成为一夜暴富的投机家,风云或气候一变,他构筑的财富神话难逃昙花一现的厄运。因为他的双脚就像站在松软的泥沙上,水势一动,他就立脚不稳,一个不注意,就有被水流冲走的可能。

  所以于丹演讲或"心得"的象征意义在于,我们每个人无论何种出身和背景,无论心智与机巧多么高迈,都必须扎根在做人的厚实土层中。做人的学问和道理在于,你必须遵守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国家之间最基本的纲常伦理。以于丹"仁爱易说难行"的观点为例,孔子说"仁者爱人",实际上这是一个最朴实与通俗的做人伦常与操守。说它是伦常,是基于一个人的存在必须奉守的基本准则。在家庭,你要爱你的亲人;在学校,你要爱你的同学和老师;在社会,你要爱你的朋友和熟人。说它是操守,是基于一个人对待他人和社会的基本价值倾向和情感态度。一个人可能在他熟悉的圈子里落实或体现爱,但是一旦走出这个圈子,我们往往就显得与爱背道而驰或离心离德了。比如对一个陌生的问路人,不少人往往轻描淡写地含糊指示一下了事,甚至有的很不耐烦只是用嘴努一下而已,意思是,"呶,就在那里。自己找去。"这样的场景我们见得多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实际上,我们不耐烦或不屑的做法,就是把事情"悬"在半空的行为。之所以不能把事情落实到位或做得彻底,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对他人爱的缺失。

  当一个人缺乏基本的做人纲常和伦理的时候,他追逐的只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他在乎的是自己利益的得与失,他考量的是如何从他人那里多拿或多占。一旦这种以个人的利益为权重的做人观念达成时,爱,对他来说,就是爱他自己。他是这个世界的价值中心。他拒绝或排斥一切"为他"的行为。久而久之,他就开始对周围的他人冷漠或拒斥,仿佛周围的人都是他的敌人。他开始对他人充满敌意或戒备起来。呵呵,问路吗?我正忙着哩,自己去找吧。这种心态和行为的可怕后果是,每一个个体逐渐变得孤立起来,成了孤家寡人。生活在一个到处是"孤家寡人"的社会里,人情冷漠也就在所难免了。所以有人形象地概括中国人喜欢打麻将的习惯,是各自为阵,彼此互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个缺乏团结与协作的社会机制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