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季羡林自选集:佛》作者: 季羡林 

 


《佛》 第三部分
《佛》 关于玄奘(3)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这种说法与当时流行在中国的各宗的说法都不相同,因此招致了许多非议。玄奘虽然在成佛的道路上多少设置下了一些障碍,但是他在印度寻求解决佛性问题的结果却是:在当世即可成佛。从他自己的经历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在他临终的时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

  至十六日,如从梦觉,口云:“吾眼前有白莲华大于盘,鲜净可爱。”十七日,又梦见百千人形容伟大,俱著锦衣,将诸绮绣及妙花珍宝装法师所卧房宇。以次装严遍翻经院内外,爰至院后山岭林木,悉竖幡幢。众彩间错,并奏音乐。门外又见无数宝舆,舆中香食美果,色类百千。并非人中之物,各各擎来供养于法师。法师辞曰:“如此珍味,证神通者方堪得食。玄奘未阶此位,何敢辄受。”虽此推辞而进食不止。侍人謦欬,遂尔开目,因向寺主慧德具说前事。法师又云:“玄奘一生以来所修福慧,准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信如(知)佛教因果并不虚也。”50,276c~277a。

  这显然就是成佛的意思。玄奘大概自己相信,他这一死就涅槃成佛了。

  四、在印度的活动

  玄奘经过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终于到了印度,同在国内一样,他也是到处访谒名师,对佛典和婆罗门经典,都一一探索,在佛教内部,他是一个坚定的大乘信徒,这在《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制造了许多抬高大乘的神话,秣底补罗国的那一个反对大乘的论师的下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面还多次提到大小乘之争。他总是袒护大乘。但是他并不反对学习小乘,他还积极地去学习印度其他的一些科学知识,比如逻辑学(因明)、语法(声明)等等。

  我们在下面以《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根据,按时间顺序,把他在印度学习的情况条列如下:

  迦湿弥罗国

  彼公(指僧称——引者)是时年向七十,气力已衰,庆逢神器,乃励力敷扬。 自午以前,讲《俱舍论》。 自午以后,讲《顺正理论》。初夜后讲《因明》、《声明论》。由是境内学人,无不悉集。法师随其所说,领悟无遗。研幽击节,尽其神秘。50,231b。

  磔(砾)迦国

  仍就停一月,学《经百论》、《广百论》。50,232a。

  至那仆底国

  因住十四月,学《对法论》、《显宗论》、《理门论》等。50,232a。

  阇烂达那国

  因就停四月,学《众事分毗婆沙》。50,232b。

  禄勒那国

  遂住一冬半春,就听《经部毗婆沙》讫。50,232c。

  秣底补罗国

  法师又半春一夏,就学萨婆多部《怛埵三弟铄论》(唐言《辩真论》,二万五千颂,德光所造也)、《随发智论》等。50,233a。

  羯若鞠阁国

  法师入其国,到跋达逻毗诃虽寺住三月,依毗离耶犀那三藏读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讫。50,233b。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