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42页
拜伦母亲消除孩子自卑的教育法(1) 母亲不仅要照料孩子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蒙台梭利 拜伦于178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他的父亲是个狂放纵欲的浪子,丢下妻子出走法国,在拜伦3岁时客死于他乡。小拜伦就由母亲带着去苏格兰的一个小镇定居。拜伦从小就长得眉清目秀,可是当他在学步时,母亲才意外地发现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他的脚看上去并没什么毛病,双腿也一样长,但是他走起路来就像个瘸子一样。母亲为此伤透了心,她为孩子请了一个很著名的医生来给他治疗,但始终没有什么效果。 由于残疾,拜伦的幼小心灵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他非常地忌讳别人触及他的生理缺陷。有一天他走在街上,有个女人看见了对他说: “这孩子真是可怜,这么可爱,却有这样一条腿。” 拜伦听后十分地生气,他举起手中的玩具皮鞭就去抽打那个女人,并大声叫着:“给我住口。” 细心的母亲发现了孩子的心理异常,为了进一步使孩子心理平衡,母亲对拜伦说: “孩子,你要记住你的外祖父家族的血统十分高贵。”“那么我的血统也这样吗?” “是的,你是这种血统的后裔,另外你的父系家族历史悠久,曾出过英雄和航海家。” “别的孩子也这样吗?”小拜伦问。 “噢,这些都是别的小孩所没有的,你要为这些骄傲才是。”小拜伦从母亲那里了解到自己也有胜过别的孩子的地方,心里也就平静了些。 母亲每天都要按医生的嘱咐将拜伦的病腿紧紧地裹夹起来。这让拜伦经受痛苦的煎熬,给小拜伦幼小心灵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阴云。 有一次拜伦因为痛苦而叫了起来:“妈妈,太疼了,我不要这样治了。”母亲安慰他说: “孩子,你要坚强些,一定要学会忍受痛苦,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番成就来。” 为了减轻他的痛苦,每天晚上,母亲都要给拜伦朗读上一段《圣经》,他虽然似懂非懂,但能感受到《圣经》的奇特力量。母亲常常给他讲天使和撒旦的故事,他听得也非常入迷。母亲每当给他的病腿绑绷带时,就让他不停地诵读赞美诗。这使得拜伦忘记了腿上的伤痛,他非常喜欢赞美诗,其中的很多篇章他都能背下来。 这种独特的经历让拜伦形成了非常坚强的性格。后来拜伦跟一位教师学拉丁文,那位教师看着他每天要忍受酷刑般的痛苦而顽强地学习就非常感动,而拜伦却若无其事地说: “这没有什么,我已经习惯了。” 为恢复孩子的自信,母亲经常带他去爬山。每当小拜伦登上了山顶,他就会激动地欣赏着山峰上雪白的云层。他非常喜欢在乱石堆中漫步,完全不管自己的腿有毛病,他像一个正常人一样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已完全忘却了自己的腿疾。 聪慧的母亲认识到,仅仅为孩子医治腿疾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彻底消除孩子心理的障碍,只有让孩子在各个方面远远地超过别的小孩,于是她下决心要把拜伦培养成—个出类拔萃的孩子。 在拜伦不到5岁时,母亲就送他去上学。学校离家很近,那是一间低矮的房子。母亲把儿子送进这所学校读书,希望孩子通过学业能抚平心里的伤痕。但是没有多久,心急的母亲就发现,学校的教育远远不能实现她的计划。为了让小拜伦能超过别的孩子,她又请了两位大学教授做拜伦的家庭教师,一位教拜伦历史,另一位教拉丁文和宗教。拜伦聪敏颖悟,所以他的成绩就非常地好。他很喜欢历史,尤其喜欢罗马史,他经常会把一些精彩片断读上几十遍。母亲虽然没有多少钱,但她还是省吃俭用为拜伦买了不少的书。其中有一本描写他的祖父指挥海战的书,拜伦尤其的喜欢。他看了又看,以至于能把其中的情节背下来了,他常常滔滔不绝地给人们讲他祖父的故事。这些故事,使他言谈中充满了自豪,这样他就再也不为自己的残疾而不平了。 这些书使他对战争和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他对人说:“总有一天我也会召集一支部队,在沙场上驰骋。”有意思的是,20多年以后,拜伦这种梦想竟在希腊人人侵土耳其的侵略战场上,变成了现实。 母亲非常关心小拜伦的学业情况,她经常叮嘱说: “孩子,忘了你的病腿吧,你要记住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人,你会做得比别人更优秀的。” 1801年,拜伦来到了名震全国的哈罗公学上学,拜伦在刚人学时,由于是个瘸子,经常遭到同学们的捉弄。拜伦明白在这里要征服旁人得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没用多久他就以渊博的知识获得了同学们的喜爱。拜伦的知识面非常的广,他从5岁那年开始,就把能找到的书都拿来读。他几乎时刻都在看书,吃饭时读,在床上也读,除了读他喜欢的《圣经》和《一千零一夜》,他还读了当时很多非常著名的作品。母亲还另外请人教他书法和法文,这使得他读的书要比其他的学生多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