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第61节:五批:不会因材施教(3)

  我们的很多母亲自己在学生时代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于是就将本人未成就大业的惋惜、对周围有才学人士的羡慕以及对自己晚年生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女的成才上,过早地给孩子设计了"美好前途",导致孩子生活在重压之下。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必须符合孩子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过高的期望会扼杀孩子的天性,最终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和怨恨,稍有挫折,孩子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所以,我们呼吁: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不要让过高的期望值,压垮孩子稚嫩的肩膀。

  3.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利。

  每一个母亲都想把自己唯一的孩子培养成为最好的孩子。母亲应该尽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但没有权利包办孩子的一生,更不能把自己一生未竟的理想和抱负强加在孩子身上。

  人生何其短暂,从幼年直至老年,每个年龄段都有自身的特性和幸福、快乐。有的母亲不顾孩子的天性和意愿,以过来人自居,越俎代庖地为孩子一生画好明确的路线,让孩子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和路线去努力。

  而有些母亲让孩子完全脱离集体这个大环境,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按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难以消除的阴影、性格扭曲,孩子成了满足自己心理愿望的工具。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实则极为自私和残酷。

  我们的孩子肩负着沉重担子,爷爷、奶奶的期望,外公、外婆的寄托,父母亲的天天唠叨……他们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己的自由,他们完全失去了儿童的天真,失去了孩提时代的幸福,到最后,他们还是很失落,很不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告诉我的父母:你们对我的期望好高,我总是达不到,我希望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平凡的我!"

  "告诉我的爸爸妈妈:我不想做一个读书的机器,我想找到自己的兴趣,希望父母能支持我!"

  "爸爸妈妈:你们没有童年吗?想玩一会儿就是罪过吗?如果那样,我宁愿去死!"

  这是孩子们的心声,也是孩子们发自肺腑的呐喊。

  我们幼年时最常听到的话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希望我们的孩子比自己强不为过,而不切合实际地要求孩子要比自己强就显得不妥了。如果真的是所有的家长都要求孩子超过自己,那么各国的元首及比尔·盖茨和李嘉诚的子女还有活路吗?

  衡量家庭教育成功的尺度应该是什么?如果说培养一个上北大上哈佛的孩子是母亲的成功,那么,培养一个没有考上大学但却心地善良、做事认真、生活快乐而自食其力的孩子呢?培养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坚忍不拔的孩子,是不是成功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当孩子学习某一学科的兴趣油然产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能够获得较大的成功。

  无论是择校还是报培训班,切忌盲目跟风,因为世上没有和你的孩子完全一样的孩子。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违背成长规律的教育,只能适得其反。

  ■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自然有发展规律,社会有发展规律,人的成长一样有发展规律。

  人的成长的发展规律很多,有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有智力开发规律,有成长发育规律等等。人要生存和很好的发展,必须适应和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而孩子要成长,更是要遵循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摧残人性的教育,是剥夺孩子快乐的刽子手。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青少年阶段的家庭教育,存在着明显的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问题。许多母亲在"成龙成凤"的思想主导下,为了所谓的将来,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孩子年纪小小就生活在重压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