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第17节:二批:过分依赖学校(1)

  二批:过分依赖学校

  ■

  推卸责任,丢掉义务,得到的是孩子成长的残缺。

  ■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母亲倾向于把孩子送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于是重点学校、贵族学校每到招生季节,总是车来人往。母亲们的目的就是依赖学校相对优越的环境,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接触更"高层次"的人,同时,让自己的独生子女改掉任性、刁蛮等坏毛病,培养自立能力。

  这些母亲认为,把孩子送进"好"学校自己的责任便尽到了,其他的就可以不管了。其实,这是一种推卸自身责任的做法。

  晴晴今年上初中,本来家附近就有一所中学,可晴晴的妈妈认为,这所学校不是重点学校,且附近住的大多都是下岗工人、做小生意的人等文化层次不高的人,怕女儿被这些"低层次"的人的子女带坏。晴晴的母亲整天忙生意,没有时间而且也不会同即将进入青春期的晴晴进行交流,最终她还是把晴晴送到了离家很远的重点学校。

  杨杨今年8岁了,在读小学三年级,本来学校离家只需要步行10分钟,但杨杨的妈妈上学期还是托人把儿子送去了离家很远的一所私立学校。

  杨杨的妈妈无奈地说:"儿子太调皮了,平时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甚至还与长辈顶嘴。有一次因为被指责而离家出走,害得全家人心急如焚地到处寻找,幸好最终自己回了家。"她说,她对孩子的管教实在无计可施了,担心如此下去儿子会变坏或误入歧途。

  她同时表示,自己太忙了,没有太多的时间教育孩子,于是唯有寄希望于学校,希望学校的管理能改掉儿子霸道、自我的性格,培养自立自律的良好生活习惯。

  当然,这种舍近求远上名校、上重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追求考高分,将来上更好的学校。

  个别母亲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再也不过问孩子的情况了。

  如某小学一个班级六年之中换了5位班主任,竟然没有家长想到过要给学校提提意见。还想当然地认为,班级如果不好,学校一定会下大力气去抓的。殊不知,学校抓班级,只能抓两头,一头是好班,可为学校创名誉;一头是差班,莫给学校抹黑。

  其他班级的好与差,全都在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能力了。而老师抓学生,大体和学校抓班级没什么两样,也是抓两头。好学生自然是老师教的,老师看着心里高兴;差学生也是要抓的,免得给班级添乱。其他同学的好与差,全都在于他们自身的素质了。

  对于子女在学校活动的内容,有的母亲漠不关心,她们大多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家长学校讲座等)。学校教育有许多地方是需要家长配合的,一般情况下,家长都能够尽力地配合。但也有些母亲以工作忙为借口,从不露面,因此,在组织活动中总能看到很多年纪一大把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有的母亲只知道为子女提供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许多母亲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自己出了钱把子女送到学校,教育子女就成了老师的责任,不与老师沟通,不来参加活动,缺少了家庭、学校的相互联系与交流。

  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我们的母亲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当一个女人结婚生子后,她就成为母亲。因此,母亲的角色可以说是天赋的角色。天赋的角色不能像职业角色那样可以上班、可以退休,母亲的角色需要一个女人一生一世去"扮演",任何母亲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和影响自己的孩子,任何孩子也不能拒绝母亲给自己的影响教育。

  家庭的存在,确定了母子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母亲有很大的依赖性,母亲对孩子的抚养关爱和制约管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作为长辈,母亲要率先垂范,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特别是幼年期,孩子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模仿性极强,模仿是他们学习做人的主要途径,而在家庭中,母亲就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母亲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为人处世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

  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和幼儿阶段,孩子需要和家长多接触,需要得到一种安全感和温暖,而这是在学校里所得不到的。而且,低年级阶段的习惯养成,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十分重要,行为习惯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的督促与引导。

  学校生活对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团队意识、独立适应生活能力及良好的健康心理确实有好处。但另一方面,由于有些母亲思想上过分依赖学校,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除了分数,其他都不过问,使孩子缺少了经常进行心理交流和心理倾诉的对象,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矛盾。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变化,特别是在情绪上的,而这种情绪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和调整,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可能就会影响其行为。

  为此,家长不应过于"功利"地替孩子选择学校,然后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也不应该过分依赖学校,而是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争取更多的机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

  针对以上问题,东子在这里谈几点感想与大家一起探讨。

  1.学校要引领家庭教育。

  学校要创造家庭教育的氛围和条件,诸如请教育专家开讲座,组织看有关媒体信息,成立家庭教育协会等。学校既懂教育又有相关条件,因而要主动引领家庭教育。

  任课老师要加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关学习,要更多地与学生家长沟通,要借一切机会帮助家长,主动为家长的家庭教育出主意想办法,要适时矫正家长思想教育的偏差,从而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

  2.母亲要以身作则、负起责任。

  一个家庭中,要子女克己耐劳,应先从自己做起;要子女戒除不良习惯,应先来检点自己有没有不应当做的事。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虽然比较片面,但也证实身教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

  因此,希望每个母亲都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要过分依赖学校;要多关心孩子,与孩子多交流,做孩子的朋友;要重视自己的言行,真正实现自我教育,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教育孩子。

  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父母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又怎样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甚至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子女都有很大的意义。

  3.教育不只是养育。

  母亲爱孩子没错,但爱要有方法。给孩子提供生活保障只是基本的养育,而不是教育。教育不应完全依赖学校,不要推卸自身的责任。应该树立母亲的威信,而当孩子做错事时,必须严肃地指出和批评,做母亲的必须"镇"得住孩子。

  不能过分地溺爱、苛刻或放任。过分地溺爱会养成子女们一种自傲的习惯;过分的苛刻会使子女心灵受着创痛;过分地放任会使子女沾染不良的习性。有的母亲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不知道孩子在外边做了什么、和什么人交往,直到出了大事再教育,却为时晚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