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69页
托塔天王李靖
托塔李天王在《西游记》中登场的次数不多,主要有三次:一次是悟空因嫌纱帽小,搅乱蟠桃大会,返回花果山占山为王,玉帝差遣托塔李天王父子及四大天神率十万天兵天将下界征讨孙大圣。另一次是,火焰山悟空与牛魔王大斗法力,李天王父子助悟空擒魔。最后一次是李天王义女金鼻白毛老鼠精在陷空山劫掠唐僧,悟空请其出山收服。第三次篇幅较长些,凶而给了我们一个近距离考察他的机会。 托塔李天王的原型李靖是唐代李世民麾下的一员勇将。据史料记载,他生于公元571年,卒于公元649年,唐京兆三原人,本名药师,精熟兵法。唐初,从李世民征王世充,授开府。其后以行军总管率军从李孝恭征服萧铣,以副帅佐李孝恭镇压辅公柘。贞观二年为代州行军总管,破突厥,四年俘颉利克汗。 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破吐谷浑。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作为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人物,李靖为大唐王朝的建立与统一了赫赫战功。有关李靖的故事在中唐以后开始在民问流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身上作为侠士的色彩逐渐得到了强化。五代时期杜光庭撰的《虬髯客传》中的李靖,就是一位卓有才识的英雄侠士。小说中的李靖,本为布衣,却不畏权贵,他不仅能当面指责势倾朝廷的权臣杨素,还能献治理天下的奇策,最后他又明智地选择了辅佐唐王朝的道路。他是一个有胆有识、沉着冷静的人。应该说,李靖所走的道路,无疑是作者给当时天下所有有志之士选择的道路。其激赏之情自不待言。 而《西游记》中的李靖,摇身一变为掌管天界十万天兵天将的降魔大元帅,玉帝跟前的大红人。他有两件异常厉害的宝物。一件是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李天王主要用它来对付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哪吒。另一件宝物便是照妖镜。第六十一回,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牛魔王不敌孙悟空,便打算变化脱身.却被旁边的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本像,腾挪不动,无计逃生,只好俯首就擒。关于古镜的传闻,六朝以来就有,而初唐王度的《古镜记》则集其大成。小说讲的是作者从汾阴一个姓侯的书生那里获得一面宝镜,从大业七年五月起,王度持镜宦游各地,先用此镜除去化为婢女的千年老狐;继而又灭掉芮城令厅前树中的蛇精;并在陕东以宝镜为民消灾除疫。此后,王度的弟弟王绩继续拿着这面宝镜出游,登高涉险,均一一逢凶化吉。按照中国志怪小说的传统,妖魔鬼怪一旦现出原身,便会失去魔力,任人宰割。而古镜照出妖怪原形,正表达了人们希望以此来降魔除怪的美好愿望。托塔李天王在天界虽贵为大元帅,但其本领却很稀松,而指挥才能更是有限,如果不是手持黄金宝塔与照妖镜,李天王只怕很难服众。 《西游记》中有关李靖的身世未闻其详,只在第八十三回的只言片语中微露端倪。孙悟空因金鼻白毛老鼠精供奉李天王父子的牌位,气冲冲地找李天王算账。李天王辩解道:“我止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小儿名金吒,侍奉如来,做前部护法。二小儿名木叉,在南海随观世音做徒弟。三小儿名哪吒,在我身边,早晚随朝护驾。一女年方七岁,名贞英,人事尚未省得,如何会做妖精!”李天王倒也没有说谎,金鼻白毛老鼠精虽拜李天王为父,但几乎没有来往,老鼠精在下界的恶行和李天王父子没有多大干系。不过,作者在此给我们传递出这样一条信息:李天王是个极有心机的市侩官僚。他将两个儿子一个给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做护法,一个给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做徒弟,一方面可以使其在天界大元帅的位子上坐得稳稳当当,另一方面,将来即使出什么事也可互相有个照应。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李天王背靠佛祖和菩萨这两棵大树,其荣华富贵自是受用不尽。 但李天王的第三个儿子哪吒却给他惹下了许多麻烦,父子间早有嫌隙。《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对李天王父子的过节有简短的回顾: 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李天王对待自己的亲身儿子不免残酷了些,佛祖之所以息事宁人,归根结底还是李天王作为父亲的身份,谁叫他是父亲呢?哪吒受了委屈,也只有忍着吧。这里,作者对李天王也小小地揶揄戏谑了一番:李天王认为孙悟空诬陷于他,命手下将悟空绑了,并且抡起刀来,照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二哪吒赶上前,将斩腰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此时的李天王大惊失色。读者可能有些不解,好在作者马上为我们解开了谜团。原来李天王父子虽然和解,但李天王对儿子始终怀有忌惮之心,他时时托着那宝塔,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付妖魔,而是提防哪吒报复。今天因为没有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李天王的小人之心在此昭然若揭。随后,他“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间”,然后才底气十足地问哪吒有何话说,摆出一副老江湖的架式,而其实内心紧张得要命。再来看看李天王与老鼠精的关系。原来三百年前,她曾在灵山偷食了如来的香花宝烛。如来差遣李天王父子,率领天兵,将她擒获。本来罪该打死,但如来佛祖却突然慈心大发,“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喂鹿望长生”,饶了她的性命,故而这老鼠精拜李天王为义父,哪吒为义兄,在下界供设牌位,侍奉香火。依李天王的精明,他肯定不愿摊上这门不尴不尬的“亲戚”,但碍于如来的情面,他又不得不摆出很高的姿态,默认了这层关系,而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把这件事往心里放,李天王的健忘,更多的是刻意为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西游记》中的李天王是那种极有心机的市侩官僚的典型,作者以寥寥数笔,开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西游记》之后,清人许仲琳编的《封神演义》对李天王与哪吒的关系有较详细的描述。且看《封神演义》第十二、十三、十四回:李靖自幼访道修真,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学成五行遁术,因仙道难成,故遣下山辅佐纣王,官居陈塘关总兵,享受人间富贵。李靖并没有什么真本领,在任一方碌碌无为,他派两个儿子分别赴九龙和九宫山学艺,希望能得道成仙。李靖又是谨小慎微的官僚。哪吒大闹龙宫,射杀碧云童子,主要是顽皮淘气所致,而李靖不敢得罪东海龙王与石矶娘娘,在他们面前畏畏缩缩,哭哭啼啼,大骂哪吒。为避免惹祸上身,他亲自送哪吒到石矶娘娘洞前请罪。在此,我们看不到一点李靖的怜子之心,护犊之意。在他心目中,亲情人性可以不要,惟独不能少了头上的乌纱帽,还有人间的荣华富贵。如果说《西游记》中的李天王只是可笑的话,那么《封神演义》中的李靖便是可厌而可悲了。 从《虬髯客传》中的风流侠士,到《西游记》中的极富心机的市侩官僚,再到《封神演义》中那个胆小怕事,毫无人情味的小官僚,李靖这一文学形象在民间走过了一段由褒到贬的嬗变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