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69页
悟空的傲与急(1)
悟空心高气傲,与猴的神态颇为吻合。他在花果山的亮相是引人注目的: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患矣。”(第一回) 天产石猴初来这个世界,就习惯于仰首高视,否则其目光就不可能“射冲斗府”。此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种种变化,但他的这副神态以及与这神态相应的心高气傲的性情却一直未变,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活的种种变化更加反衬出其神态和性格的稳定性。他初入上界,玉帝垂帘问日:“那个是妖仙?”悟空这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在玉皇大帝面前自称“老孙”,这是何等没上没下,难怪仙卿们个个“大惊失色”了。玉帝用“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解释悟空的行为,其实并不恰当。因为,此后的孙悟空,即使在被镇于五行山下五百年之后,依然口口声声自称“老孙”。 心高气傲是导致悟空大闹天宫的性格方面的原因。初任马温,悟空并不清楚其级别之低,没有什么不满的表不。一天御马监的同僚们告诉他,他才知道:“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屠空得知,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取出金箍棒,打出天门去了。回到花果山,因愤慨于“玉帝轻贤”,遂自封为齐天大圣。天兵天将屡次征讨无功,太白金星建议采取招安之策,“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悟空得到“齐天大圣”的空头衔,自以为官至极品,“遂心满意,喜地欢天”。但王母设蟠桃宴一事使他明白,他又被骗了。蟠桃宴只请那些领取俸禄的仙人,悟空没有俸禄,不在被请之列。他自以为“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却居然连列席的资格也没有。一怒之下,他“将仙肴仙酒尽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去与本山众猴享乐”。从八卦炉中逃出之后,他“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索性教玉皇大帝搬出天宫。凡此种种,都是心高气傲、不知天高地厚的表现。所以,观音菩萨作诗嘲讽他:“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所谓“当年狂妄逞英雄”,即心高气傲、不知天高地厚是也。 悟空的心高气傲在取经途中依然如故。他在唐僧面前宣称:“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便罢了!”(第十五回)他自己撰写的简历是:“老孙祖贯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居住。自小儿学做妖怪,称名悟空,凭本事,挣了一个齐天大圣。只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愆。如今脱难消灾,转拜沙门,前求正果,保我这唐朝驾下的师父,上西天拜佛走遭,怕甚么山高水险,水阔波狂!我老孙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第二十回)这种语气,只有心高气傲的悟空才说得出。他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是他“凭本事挣了一个齐天大圣”和大闹天宫,他最忌讳的话题是有人说他做过弼马温。他对红孩儿说:“你是不知,我乃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是也。”(第四十一回)他对猊怪说:“想我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九天神将见了我,无一个老字,不敢称呼,你叫我声外公,那里亏了你!”(第七十一回)他对自己说:“若我老孙,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之时,云游海角,放荡天涯,聚群精自称齐天大圣,降龙伏虎,消了死籍;头戴着三额金冠,身穿着黄金铠甲,手执着金箍棒,足踏着步云履,手下有四万七千群怪,都称我做大圣爷爷,着实为人。”(第八十回)(连妖怪都说:“我记得孙行者是个宽洪海量的猴头,虽则他神通广大,却好奉承。”——第八十六回)他对众僧说:“天宫原是我的旧家。当年我做齐天大圣,因为乱了蟠桃会,被我佛收降,如今没奈何,保唐僧取经,将功折罪。”(第九十二回)这些例证,给读者一个印象:悟空十分珍惜自己的“好汉”名头。他甚至在与妖怪周旋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名头。第三十四回,悟空变做小妖,去骗魔头的母亲,他为此伤心地哭了一场。何也?悟空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口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悟空没有说谎,他一辈子的确只拜了三个人。即使是这三个人,他也时常加以调侃。观音老母借太上老君看金炉的童子和看银炉的童子托化为妖魔,在平顶山考验唐僧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悟空得知真情,心中作念道:“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措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第三十五回)他对唐僧的调侃更是桩寻常事。与此形成对照,即使是妖怪,只要肯奉承他,悟空也会饶恕一二。第七十六回,悟空在狮魔肚子中几番折腾,狮魔难忍,叫一声“大慈大悲齐天大圣菩萨”,又连叫“孙外公”,祈求“大圣慈悲,可怜蝼蚁贪生之意,饶了我命”,这当口,小说写悟空的反应是:“大圣虽英雄,甚为唐僧进步,他见妖魔哀告,好奉承的人,也就回了善念。”悟空的慈悲真令人捧腹。因为心高气傲,因为好胜,因为向来珍惜名头,对悟空使用激将法颇为管用。“猪八戒义激美猴王”是读者熟知的例子(第三十一回)。连妖精的激将法,悟空也会买账。悟空在狮魔肚中“支吾”,大鹏怪“作个激将法”,在一旁“厉声高叫”道:“孙行者,闻你名如轰雷贯耳,说你在南天门外施威,灵霄殿下逞势。如今在西天路上降妖缚怪,原来是个小辈的猴头!”行者道:“我何为小辈?”鹏怪道:“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你出来,我与你赌斗,才是好汉;怎么在人肚里做勾当!非小辈而何?”行者闻言,心中暗想道:“是是是!我若如今扯断他肠,摁破他肝,弄杀这怪,有何难哉?但真是坏了我的名头,也罢!也罢!你张口,我出来与你比并。”(第七十六回)行者确有几分骑士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