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125页

古代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1)

古代最博学的人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公元前366年仲夏的一天,一个穿着讲究的青年来到柏拉图学周拜师求学。他的到来在学生中引起了一阵骚动。他仪态优雅、举叔潇洒、说话温柔、彬彬有礼,是一个地道的富家贵族子弟。更使同尝们惊奇的是,这位年仅17岁的青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才华横溢。连他的老师柏拉图也对他的渊博知识感到惊奇。这镶青年就是全希腊闻名的、后来对欧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古代最博紫的人物”——亚里士多德。

  “学园的精英”攫i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耩的一生与马其顿统治集团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4世辫蒲腊奴隶主民主制从繁荣日渐走向衰落,经过伯罗奔尼撒战争,灞濑韵城邦奴隶制已陷于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各城邦内部由于黼和财富的集中,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越来越多的自由民沦为贫民以至奴隶。贫民们无以为生,往往铤而走险。奴隶们则大量逃亡或起义。这一切形成了对富豪、对大奴隶主的严重威胁。就在希腊各城邦混战不已的时候,盘踞在希腊北方的马其顿人发展壮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在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武力征服下,终于统一了希腊各邦,确立了马其顿称霸希腊的地位。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他的父亲尼各马可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二世的御医。少年时代随父亲习医,他自小就对生物学和“实用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公兀前367年,17岁的亚里士多德离开家乡来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师从柏拉图研习哲学20年。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他满以为能被选为柏拉图学园的继承人,主持柏拉图学园,但是,学园的理事们没有理睬这位来自色雷斯的“外国佬”,而是另选了一位雅典人斯彪西波主持学园的事务。公元前345年,亚里士多德来到小亚细亚的爱索城讲学。在那里,他得到了阿塔尔尼亚城僭主赫尔米亚的优厚待遇,并与赫尔米亚的养女结了婚。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王腓力二世之聘,担任了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从此得到了马其顿国王和王后的恩宠与尊敬。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并开始东征,最后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这种侵略野心、专制独裁、缺乏民主的作风十分反感。他看到了当时帝国内部的社会矛盾和两极分化的严重,曾经同自己的侄子、学生、哲学家卡利西尼斯一起上书劝阻亚历山大放弃独裁政策,放弃战争冒险,建立由中等阶级掌权的“小国寡民”的政体,以谋取公共福利,不谋私利,从而缓和帝国的内部矛盾。忠言逆耳,亚历山大根本听不进亚里士多德的建议,在狂怒之下,以卡利西尼斯在战场上有变节行为为借口将他处以死刑。这时亚里士多德的处境也十分危险,他便于公元前335年离开了马其顿,回到雅典。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的失意,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企图通过建立由中等阶级的统治推行“中庸之道”的办法,来缓和奴隶主和奴隶、贫民之间的矛盾,以挽救行将崩溃的城邦奴隶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回到雅典之后,亚里士多德在一个名为吕克昂的公共场所创办了一所学校,叫吕克昂学园[现英语Lyeeuln(学园)就起源于此]。这是一所美丽的学园,有许多林阴道,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在这所美丽的学园内,亚里士多德作为一名教师,上午给少数优秀的学生讲授专门的课程,下午则对大众做通俗的演讲。他的讲课姿态颇为生动、别致:他眼光敏锐,说话尖刻。当他启发引导学生走上“智慧之路”时,句句话都铿锵有力。他生性不喜安静,向学生们讲课时,总不能稳稳当当坐在那儿,特别是在上午听课人少的时候,他同学生们在柱廊里一边散步一边阐述他的学术观点,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因此他的学园被称为“逍遥派”学校,意思就是闲逛哲学家的学校。他建立的学派被后人名为“逍遥学派”。在吕克昂学园,亚里堂多德主要是从事研究和创作。这一时期是他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研究最有成就的时期,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写的。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雅典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运动。由于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的关系密切,他被雅典统治者指控犯有羲凑神罪”。他预感到一场风暴将要来临。鉴于76年前苏格拉底的输运,他随即逃离雅典来到欧比亚岛的加尔西斯。他发誓决不会给雅典第二次机会来犯下攻击哲学的罪行。几个月后,即公元前322箨,亚里士多德在流亡中死去,终年62岁。

  “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

  公元前367年起,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学习哲学。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哲学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是欧洲髯掌史上第一个使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思想包括本体孽、认识论、自然哲学、伦理学、国家学说、美学等方面,他无愧是古代霄学的“哲学王”。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形成无疑受到了他的深刻影响。亚里士多德对于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十分尊敬和崇拜。他学习勤奋,见解深刻。柏拉图曾称他为“学园的精英”。但是作为一个学者,亚里士多德不盲从老师,他有自己的学习追求,不断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他认为真理和师友都是可贵的,但在不得已时宁肯舍弃友情也要保全真理。他说:“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以致柏拉图抱怨说:“亚里士多德像匹小马驹,生下来就用足踢它的母亲,必须用缰绳拴着它。”

  柏拉图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他生前和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人对他的思想提出过怀疑。可是早在柏拉图学园学习期间,亚里士多德就逐渐发现老师的学说同现实的情况很不一致,对柏拉图的哲学基础“理念论”产生了怀疑。柏拉图轻视经验世界,把“理念”看作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具体事物则是理念的“摹本”、“影子”。亚里士多德反对这种解释,把它看成是一种空虚的、“莫须有”的解释。它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为此,他把老师解释具体事物的原则由天上拉到地下,变得更具体、更通俗、更合乎逻辑。他认为个别事物是客观独立存在的“实体”,“一般”或“形式”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脱离个别的具体事物,“一般”便不能存在。在认识论上,他也同老师对立。柏拉图贬抑感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认识就是心灵在外物的影响下对理念的“回忆”,只有对理念的认识才是知识。亚里士多德反对老师这种“回忆说”。他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而不是对灵魂的回忆。感觉是外界事物在心灵上留下痕迹,就好像印章在蜡块上留下印迹一样。要感觉就必须有被感觉的东西,而引起感觉的东西是在感觉以外、先于感觉而存在的。如果没有外在的感觉对象,也就没有感觉。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从认识上说是击中了唯心主义的要害,因此受到列宁的高度赞扬。列宁说:“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的批判,是对唯心主义,即一般唯心主义的批判。”当然,亚里士多德最后仍然没有摆脱老师的影响,他没有真正解决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