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125页

心灵的哥伦布:弗洛伊德(1)

心灵的哥伦布——[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像我这种人,活着就离不了兴趣爱好和激情奔放——用席勒的话说,离不了主宰我的‘君主’。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君主,甘心为他效劳,鞠躬尽瘁。我的君主就是心理学。”

  这位以心理学为“君主”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人便是精神分析运动的创造者、被誉为“心灵的哥伦布”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执著自信坚持前进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立者。1856年5月6日,他出生于奥地利的弗莱堡小镇上。父母都是虔诚的犹太教徒。父亲雅可布•弗洛伊德是一位乐善好施的犹太籍羊毛商,母亲阿美丽•娜丹则是位聪慧的犹太妇女。后来由于经济和战争的原因,全家迁到首都维也纳定居。维也纳是弗洛伊德科学创见和伟大学说的天然摇篮,他的大半生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刚出生的小弗洛伊德长着一头浓密的黑发,他母亲亲切地唤他为“小黑鬼”。上学后的“小黑鬼”不仅有着天赋的才能,还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喜欢翻阅各种课外读物。看书和思考成了他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小就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良好品性。他不屈服于任何外在权威理论,坚持以自己的观点去理解事物,发表独创的见解和看法。小弗洛伊德的这种品性在他日后的科学研究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于是犹太籍人,小弗洛伊德成长的天空并非风清云净、一片晴空。他始终受到反犹太主义的威胁。然而社会的侮辱与种族歧视并未压倒他,反而铸成他坚强的反抗性格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这使得他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仍能迎接一切挑战,勇攀科学的高峰。

  1865年,9岁的弗洛伊德以优异的成绩升人中学。在8年制的中学生涯中,他连续7年名列前茅。他从小酷爱医学,于1873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大学里,他勤奋扎实地钻研每一门课程,无论对哪门功课他都精益求精,务求吃透。他还结识了许多负有盛誉的学者,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为以后的科研活动打下了丰厚的知识基础。1881年3月,弗洛伊德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医学院的毕业考试,获得了医学学士的学位。但是由于经济拮据,毕业后的弗洛伊德并未从事专职的医学研究,而是改行做了一名见习医生。

  1885年8月他迎来了一生中新的转折点:他被派遣到巴黎深造,师从著名的法国神经病学专家沙考特教授研究歇斯底里病症。这意味着他一生的主要奋斗目标——研究神经病和精神分析事业的正式开始,从此他迈入专门的神经病学研究领域。

  理论的天赋加上勤奋的实践,弗洛伊德在医学史上取得了累累硕果。1895年他与布洛伊尔合著的《歇斯底里研究》一书出版。该书揭示了歇斯底里症背后隐藏的原始意识,是精神分析学闪耀出来的第一道曙光,开创了精神分析学的新纪元。1898年发表论文《性的因素在生理症上的地位》。在世纪之交的1900年,他所撰写的《释梦》专著也宣告出版。在这本专著中,他通过大量的例证和严格的推理,认为病人的梦只是自身欲望的一种满足形式……。他的观点是如此的“惊世骇俗”,以至于不能被众人所理解和接受,其著作遂遭到冷遇。《释梦》总共出版了600本,却花了8年时间才售完,甚至在出版18个月之后,还没有一本学术性期刊提到过它。

  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弗洛伊德依然执著、自信、坚持在充满荆棘的真理之路上孤独前行。他先后发表了《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1905)等著作,并进一步研究了自恋、本能,群体心理及女性性欲等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精神病患者的增多,他的理论逐渐引起世人的瞩目,开始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社会的承认,他本人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称誉。晚年的弗洛伊德虽然誉满环球,但个人生活并不如意。首先是两位得意弟子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先后与他分道扬镳。而后自己又不幸患了下腭癌,前后动了大小30多次手术,导致说话、饮食都相当困难。然而即使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仍雄心勃勃,致力于把精神分析学推广到文学、艺术、宗教、社会学、人类学等广阔领域,发表大批颇具社会批判力的论著,如《图腾禁忌》、《摩西与一神教》等,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文化创作、电影艺术及各种社会思潮。由于他的杰出成就,有人把他与爱因斯坦、马克思一起列为当代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个犹太学者。

  1903年,纳粹军队入侵维也纳,弗洛伊德在朋友的劝说和帮助下携家眷流亡到英国。1939年,《精神分析学概要》一书还未完稿,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便因下腭癌病情恶化,于9月23日午夜与世长辞,享年83岁。

  对人类自身的深层次了解

  在巴黎深造期间,弗洛伊德第一次看到了催眠术的神奇功效,发现人的肉体能够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受精神刺激的摆布。由此他猜

  测人的精神活动应存在无意识的过程,并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无意识”这一概念。

  在《歇斯底里研究》中,他把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亦称潜意识)。意识是“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正常运转。“前意识”曾经一度属于意识,但因与目前实际生活关系不大而被逐出意识的园地,停留在意识的身旁。“无意识”则是人类精神心理中最原始的因素,它处于最深处、最低层,然而又是最活泼最不安分守己的分子;它千方百计地想冲破意识的层面而萌发出来,然而由于人的“压抑作用”,它被迫滞留在原处,不能轻举妄动。弗洛伊德说:“精神病症状能清楚明白地证明无意识心理过程的存在。”人之所以会犯精神病,就是因为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原始欲望平时得不到正常的宣泄,一旦遇到某种强烈的刺激,它便会突然地爆发出来,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此时人的意识根本无法控制它。这便是精神错乱的“源头”。这种“无意识”在未被发现时是深不可测的,犹如一座冰山。而漂浮于水面上的只是一小部分,这是意识,而沉没在海洋底下的大部分则是无意识。它栖息在内心阴暗的角落里,要借助于外力的引诱或启发,经过某种分析的照明,去除精神压力才能转化为“意识”,从而为人类自身所控制。因此,对精神病患者这种潜在的无意识给予正确的疏导,便可使患者从受盲目的“无意识”的支配上升到受自觉理性的支配,恢复精神活动的正常运转。“无意识”的发现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基本发现,它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崭新领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自我本身的深层次了解。弗洛伊德对潜在无意识的揭示和挖掘,不但在治疗精神病方面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为他后来在梦与性方面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对梦的独特解释与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