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125页
发明大王:爱迪生(3) 然而,正如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灵感也不过是充分思考的意外结晶。爱迪生的确存在着发明创造的天赋,但这些天赋都是在长期大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才迸发出灿烂夺目的思想火花的。在工作中,爱迪生相信的是“勤奋加恒心”。他常常废寝忘食,他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一天一夜。若用平常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早就成倍地增长了。因此,在79岁生日那天,他风趣地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即使在80高龄的时候,他白天仍在实验室一工作就是一整天,晚上还要在书房里读3~5小时的书。正如他所言:“停止就意味着生锈。必须经常收获,而不能一生只收一次。”有时,采访者会问他准备何时退休,爱迪生回答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葬礼之前”;其二是“当医生搬来氧气瓶时”。 他的助手们看到他这样玩命般地工作,也都无可奈何,只好跟着他这么没日没夜地干。曾有这么一件事情,发生在爱迪生研究用电磁从矿石中提取铁的那个时期。一位工程师向他提交了供这一特殊项目用的3种不同样式的机器草稿,但爱迪生均不满意,问:“这些图纸是能解决当前任务的惟一答案吗?”工程师答道:“或许是这样的吧!”爱迪生再没有跟他说什么,但两天后,带来了由他亲手绘制的48种款款不同的图纸。这位工程师彻底折服了,从此也锐意进取。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尽管爱迪生对人要求并不很严格,但他却以身先士卒的言行感召,保证了实验室工作的始终高效统一。或许,也只有从这样的角度我们才能真真正正地明白当有人称爱迪生为“天才”时,他那句著名回答的实在含义:“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1931年8月1日,84岁高龄的爱迪生在研制合成橡胶时,昏倒在实验室中,从此一病不起。两个多月后,即10月18日晚,他在离实验室不远的寓所中与世长辞。在葬礼举行的10月21日晚上,作为当时胡佛总统亲自批准的一项全美追悼活动,数以百万的美国人民熄灭了他们的灯光,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寄托他们对伟人的哀思。 爱迪生一生获得了在美国1098项和在其他国家的3000多项发明专利许可证,以他一生的孜孜不倦和过人的创新之思极大地加快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他坚信实验科学的重要性,执著地致力于发明的商业化、产业化,商业、产业反过来又促进发明的良性互动,并且开创了一条成功的以项目为主导、多方面参与联合攻关的科学研究之路,为后人继承他的未竟事业建立了坚定的方法论基础。因此,门罗帕克的工业研究用实验室这一组织机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爱迪生一生当中最伟大的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