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125页
让电说话:贝尔(2) 为了验证机器的效果,他们把导线从住处架到公寓的另一端,试验开始,贝尔和沃特森对着自己的装置大声疾呼,可是机器像聋哑人一样毫无反应。他们一连试了好几天,好心的邻居们默默忍受着他们毫无结果的大喊大叫,直到两个发明家嗓子都喊哑了,机器还是无动于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耗尽心血,造出来的电话竟是一个不争气的“哑巴”。 但他们没有泄气,贝尔继续苦苦探索着。成功终于来临了,1876年3月10日,沃特森正在另一问试验室工作,突然他听到听筒里传来呼叫声:“沃特森,请到这里来,我需要你。”沃特森惊喜地大喊:“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这时两人不约而同地推开大门向对方奔去,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原来当时贝尔正在楼上调试送话器,一不小心将蓄电池里的硫酸泼到裤子上,情急之下急呼助手沃特森,没想到这呼叫竞成了世界上第一句通话,成了科技史上具有永恒意义的一句话。它向世界宣称:电话诞生了。 当天夜里,贝尔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妈妈写信说:“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日子,我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我觉得,把电线架设到房子里的日子不远了,朋友们将不必离开家就可以互相交谈啦……” 艰难的推广之路 电话诞生了,贝尔以为电话机必为世人争购使用,但是他想得过于乐观。当时大家对他的新发明都持怀疑态度,无人问津,这使得他意识到:电话的发明只是成功的一半,要使电话为社会承认,还需要他们做艰苦持久的推广。 几个月后,适逢美国举行建国百年纪念博览会。贝尔和沃特森在会上表演电话实验。游客们都很好奇,围观的人络绎不绝,大为赞赏。其实,人们为电话喝彩,不过把它看成新奇的玩具,觉得有趣而已,谁也没有看到它的实用价值,在博览会主持者的眼里,贝尔和沃特森仿佛是两个玩魔术的演员。一是由于公众受旧习惯的约束,尚没有电话通讯的概念;二是因为他们展示的电话机,通话距离只有50米远。对于电话机远距离通话的可能性,不论贝尔如何说明,人们只是摇头不信。 两个人回到波士顿后,一方面对电话机再加改进,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场合,宣传电话机的原理及其应用前景。 一晃两年过去了,1878年贝尔在相距300千米的波士顿和纽约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按原计划,贝尔和沃特森处各聘一名歌手,但到实验开始时,沃特森处的歌手却迟迟未到。贝尔急中生智,在电话中命令沃特森出马顶替。当时有数百名女学生前来参观,从来没有当众唱过歌的沃特森面对一群妙龄少女的面,实在是不好意思唱。但是在贝尔的再三催促下,他终于满面通红地鼓足勇气,放声高歌。电话里顿时传出对方的欢呼和掌声,试验获得意外的成功。第二天,波士顿一家报纸用头条新闻报道了这次试验,并发表评论道:“这项发明总有一天使长途电信业务完全改观。” 年轻的贝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后,他办起了电话公司,把改进后的电话引进美国社会直至遍及全世界,荣誉和财富也滚滚而来。 永无止境的发明家 但他并没有停留在电话给他带来的荣誉和财富面前,成功后的贝尔,发明欲望更加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