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建设和谐精神家园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专题:南怀瑾 书名:老子他说 作者:南怀瑾
41章 上士闻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三品闻道的人

这一章,是与上经“道经”相互辉映、互为注解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善的人,一听到“道”,他就晓得修道了。这也就像是禅宗,释迹牟尼佛一拈花,不用说话,大迦叶尊者就开悟了。这就是“上土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另有些人,一听到哪里在论道,不管什么人讲,都跑去听;如果叫他修道的话,他又要把事情都做好了再来。然而他太太的事办完了,又有儿子的事来了,了了儿子的事,女儿又生了孩子,又有外孙的事了,如此便永远完不了。如果说他不修道嘛,任何修道的地方,都看得到他;若是说他修道嘛,空的地方都没有他,有的地方他都在。这就是“中士闻道,若存若亡”,有时候不阴不阳,半像修道的,半像入世的,讲不出来他究竟是什么。世界上,像“中士”这一类的人非常之多。www.zhlzw.com

“下士闻道,大笑之”,有些人听到大家聚集一堂研究道,听经,听讲《老子》,他认为像是一群神经病,他哈哈。大笑就跑掉了。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你越笑,我这个“道”越高。看起来老子是自吹,但是,讲句老实话,世界上最高的东西,是很难讲清楚的;最世俗的东西,反而是大家最喜欢的。

我经常说,你只要看钞票,就懂得世间的道了。世界上哪一种钞票最走运,那种钞票就又脏又臭,虽然快要破了,还是一天到晚走运得很。用这样的钞票买菜,菜贩收到以后,又赶快把它用出去,因为它又脏又臭。如果是一张新的钞票,就包好存放,舍不得用出去。所以,一个人要想得志,就赶快学做那一张脏钞票,一身都脏,就像那一张在市场上满天飞的钞票一样。如果把自己搞得太干净了,一定给人家包起来,放在抽屉里不用,最后更销进铁柜里去了。悟到了这个道理的人,便会前途无量了。老子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www.zhlzw.com

下面开始从正反的论辩,说明道之用。所谓正反的论辩,看起来是讲正反的相对,亦就是阴阳的相对,其实是四个现象:正面、反面、正面的反面、反面的正面。这就要各人自己去体会了。

黎明前的黑暗

他下面又说,“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老子每一句话的文字都很明白,你仔细研究道理,都非常深奥。什么叫“建言”?用现在的话,就是格言。老子说我们老祖宗的文化,是有格言的,格言如何讲呢?不晓得是几千万年前,老祖宗讲的“明道若昧”,真正的大道,光明的大道是看不见的。所以,你不要认为白天才叫做光明,真正的光明就像黑夜,所以现在太空发现有黑洞。这宇宙的黑洞,现在还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所有宇宙的光明,一进入黑洞就变黑了,这个里头是什么东西不知道。现在的科学家在怀疑,是否整个的宇宙是从黑洞中放出来的?西方人现在才发现,我们老祖宗,也就是上古的道家,早就知道。《道藏》中说“明道若昧”,大光明里头等于黑暗,黑暗是真正大光明的根本。www.zhlzw.com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老子文章的写作方法,是楚国的文化,现在说是南方的文化,都是有韵脚的,每一句都是押韵的韵文,很好听。“明道”,真正的大明之道“若昧”,“昧”不是完全黑暗,是有一点模糊,有一点不明,就是我们现在一句通俗的话,“天亮以前,有一段黑暗。”这一段黑暗,文学专门的名称叫做“昧爽”,就是要亮而未亮之间,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黎明。这种“昧”是自然物理的现象,也说明了道的作用。www.zhlzw.com

这个“明道若昧”的道理,引申到为人处事方面,就是事情在成功以前.常有很艰苦的一段。在科学研究工作上,要发明一项东西时,研究到最后似乎绝望,当自己将要放弃时,忽然一个灵光来临,发明成功了。这就是“明道若昧”。打坐修道的人,也许修了几十年,一点影子都没有,毫无进步。但在毫无进步当中,绝不要放弃!这一句话可以给自己当作一个安慰,也许快要悟道了,因为“明道若昧”,自己越来越采了。这虽然听起来像笑话,但的确有这样的一个现象过程。www.zhlzw.com

“进道若退”,学任何一样东西,做任何一件事情,进步到一个程度,成果快要出现的时候,你反而觉得是退步。比如说写毛笔字,开始写的三天,越看写得越有味道,越写越漂亮,自己也赞叹自己快要变成书法家了。到了第四天越写越难看,第五六天自己都不想练了,越看越不成样子。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写的字虽然越看越难看,那正是你书法上的进步过程。www.zhlzw.com

学拳也是一样,不管太极拳、少林拳,学了半月就想打人,觉得自己的武功天下第一,好像都可以飞檐走壁了。三个月后慢慢发懒了,半年以后,所学的通通丢光。所以,在进步以前就有这个现象,人情物理都是如此。古人只是拿人世间的经验,以及物理的状况,加以说明而已。www.zhlzw.com

“夷道若纇”,“夷”就是平坦的道路,例如我们开辟一条新的马路,像建造横贯公路,未开辟以前有种种困难。“纇”就是堆积起来,没有办法开发;及至开好以后,就是平坦的大道了。换句话说,在平坦的大道要完成以前,我们会感到工程十分困难。www.zhlzw.com

上面老子引用这些话,都是中国的上古文化,老子称之,为“建言”,引用古代的格言,藉以讲到人的修养品德方面。

真正有修养的人

“上德若谷”,真正有修养的人,所谓道德的完成,反而太像是空空洞洞的,什么都没有;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满罐子不响,半罐子响叮当”。学问真正充实的人,反而觉得自己像是一无是处。所以一个真正有道德之士,不会表示自己有道德,或者表示自己有功夫。这就是“上德若谷”的道理。一个人真到了虚怀若谷,才能够包罗万象。学问的道理,人品的修养,都是同一个原则。www.zhlzw.com

“大白若辱”,“白”是明白的意思。我们读历史,经常发现有人一辈子受冤枉,甚至把冤枉带到棺材里去,生前没有办法洗雪清楚的。这还不可怜,更可怜的是,历史上不少人物,一生的冤枉留存千秋万代,永远是个冤枉。但是,在一个有道之士看来,也无所谓冤枉;因为“大白若辱”,明白与冤枉差不多,没有什么了不起。比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宋代的岳飞,如今我们知道是忠臣,可是在岳飞这件冤案发生之际,他硬是被处死了。在那个时候,他虽蒙不白之冤,但是万代千秋之后,不们成为清清白白的一个人,而且成为一个神,这就是“大白若辱”。白居易诗中说:

周公恐惧流言 王莽谦恭下士时
若使当时身便 一生真伪有谁知

我们的历史上,有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事。周武王死时,他的儿子成王只有十二岁,就继承王位当皇帝,全靠叔叔周公的辅助。因为成王是个小孩,还有很多不懂事的地方,这个叔叔就把他软禁起来。周公身为辅相,权力很大,在家庭的地位是皇帝的叔叔,但在政治体制上,他是这个侄子皇帝的部下、宰相。现在他把皇帝软禁起来,让小皇帝去读书学习,致使天下人议论纷纷,认为周公企图自己接掌王位,所以把侄子都关起来了。最后证明不是那么一回事,当他把成王教育成功后,还是把权力交还给了成王。www.zhlzw.com

所以白居易说,“周公恐惧流言日”,当时被众人误解,以及汉朝王莽篡位以前“礼贤下士”的时候,都看不出来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若使当时身便死”,假使这两个人当时死了的话,“一生真伪有谁知”,他们这一生是真好人或者是假好人,有谁知道呢?

中国有句名言,说明人的一生很难评论,所谓“盖棺论定”,棺材盖起来的时候,这个人是好是坏,才可以下一个定论。不过,我加上几十年的读书以及做人经验,并不太相信这些话,有时盖棺还不能论定。因为,对人下一个定论很难,尤其读多了历史,更觉得在爱恶是非之间,是很难对人下断语的。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大白若辱”,青年人了解这个道理,要做一番事业,就要忍得住。佛学有个名称,叫做“忍辱”,人能够忍得住才行。因为一个人要做一番真正对国

家社会有贡献的事业,其间被人误解,以及各方面的坏话,最难听最痛苦的,你都要受得了;受不了这个辱,就不必指望成功。www.zhlzw.com

“广德若不足”与“上德若谷”的道理一样,“上德”就是崇高远大的升华,“广德”就是广博宽大,一个人的好德性是宽大的,普遍照应了万方。以佛家的话来说,就是所谓无量无边。真正有这样厚德的人,反而觉得自己不够广德,所以真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这种胸襟。www.zhlzw.com

“建德若偷”,这个“偷”不是做小偷,是奸巧的意思。真正建立一个德业时,也就像刚才譬喻写毛笔字一样,一写到进步的时候,反而觉得退步了。有时候旁人看起来,好像偷工减料,因为人多半是看成果的,在成果没有出来以前,似乎是偷工减料,使用奸巧。www.zhlzw.com

“质真若渝”,一个东西本来是好的质地,无任何污点,但看起来好像变质,像是假的。所以,世界上物质的东西,好与不好很难鉴定;真好的东西,我们往往把它看成假的。其实人类用的东西多半是假东西,又把假东西看得非常宝贵。佛学的道理,说这是“众生颠倒”,众生就是那么颠倒。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对人非常诚恳的人,往往会被人家怀疑——这个家伙干什么呢?难道?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人情的现象。

大器晚成 小时了了

“大方无隅”,什么叫“大方”?这个地球,东南西北四方,你看大不大?这个不算大,比不上虚空那么大。那么虚空有没有东南西北呢?虚空根本没有东南西北;所谓东南西北是人为的,人类自己假定的。“大方无隅”,虚空也没有方隅,也没有转角的地方,任何一面都是虚空,当然就没有东南西北。www.zhlzw.com

“大器晚成”,这一句话,青年同学可以拿来安慰自己了。书读不好的人,事业做不成功的,自认为是“大器晚成”,自认将来一定会成功的。其实“大器晚成”这句话,是以物理来讲人生,一个大的建筑物,不会建造得那么快。我们现在喜欢用西方的一句话做比喻:“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其实,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造成的,人类的历史,更不是一天构成的。古代的教育,时常引用这句话,不过,现在家庭教育要注意,因为现代的孩子太聪明了,真是叹为观止。几十年前,在我们幼小的时候,笨得不得了,什么也没有看过,泥巴是第一等的玩具。几十年后的现在,那么多玩具,是我们小时候做梦也想不到的,所以小孩子都变得特别的聪明了。

但是我发现另外一句古人说的话,似乎也有道理,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很多小孩子,看起来非常聪明,等到读大学的时候就差了。我教大学的时候,教得连我也烦起来了,因为发现学生比我还采。打听之下,这些学生在儿童时期,都是聪明绝顶,长大却有问题,实在颠倒了。所以我现在发现,“大器”未必“晚成”,这在教育上一定要正当才对。www.zhlzw.com

我经常告诉朋友们,你的孩子太聪明了,教育上要小心。现在许多家庭的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聪明,便高兴做很,拼命去培养。实际上,教育孩子和种一棵好花一样,一棵好的花苗,如果肥料用得太多,浇水过勤,反而害了这个好花苗。教育的道理,也和用兵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要经过艰难困苦,他才能站得起来;好的环境长大,成绩单上的分数非常好看,但这在将来的事业上等于零。幼年的聪明和成绩单,并不等于能做事,能创业。所以千万要注意,大器固然晚成,到底成个什么,就看小时候的教育了。

声音 形象 见道

“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反而不能听见,我们人类对极大的声音是听不见的,倒是有许多小昆虫,可以听到大声有。蚂蚁比我们听力好,它听得见的我们听不见。比如科学上都晓得,银河系统昼夜都有声音,声音其大无比,除非透过科学的仪器,否则我们的听力是承受不了的。人类所听见的不是真正的大音,像宇宙有自然的音声,非常的大,大得我们却听不见,所以觉得宇宙很宁静。尤其到了高山顶上,感觉一点声音都没有,非常宁静。什么人可以听见大音呢?只有人定的人可以听见,这用科学仪器可以测验出来。

“大象无形”,大的现象是没有形象的。比如佛家讲法身,成了佛的人,另有一个身体,永远不生不死,叫做法身,法身是无相无形的。又比如说虚空,一般人绝不会承认有虚空,但是,虚空一定是有的;不过,虚空无形,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虚空,不是虚空,而是天空,那只是空间罢了。严格地讲,虚空是无相无形的,这些话暂时放在这里,因为文字很容易懂,如果深入去探讨,想求得究竟的话,那又可以做成哲学的论文了。像这样的学术论文,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正反两面它都说了,因为正反两面都是道的用,而道的体却看不见。www.zhlzw.com

道起用以后,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有是就有非,有轻就有重,有白就有黑,有正就有反。我们要留意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人生并不是偶然的,万物万事必然会变去;当你正面摆下来的时候,反面的力量也在你正面摆下了。所以,一个人到成功的时候,就要晓得今天的成功正是失败的开始。如果说你永远不想失败,那就不要把今天的成功当作成功。要没有今天,只有明天,永远只有明天,永远只有向前走,这样,或者有一点希望。所以,不要把成功当成是真实的,套用老子的一句话“大成无功”,要想大成,就要做到看不见功效才对。www.zhlzw.com

最后,他为这一章做了一个结论:“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的功能看不见,要如何去了解呢?要在人世间一切的作用上去体会那个“体”,在现象上来体会那个“体”。所以,道的体是隐,是“无名”,它是没有名相可见的。因此,叫它道也可以,叫它佛也可以,叫它“哈不隆咚”或别的什么都可以,因为它本身无名、无相、无形、无体之故。www.zhlzw.com

欲想了解“道”,该怎么去见呢?“夫唯道,善贷且成”。古文“夫唯”二字,就是现在白话文的“那么这个”。“善贷”是善于假借一个东西,假托一个东西去表达出来。换言之,就是透过它的作用,透过了现象,才可以看到这个“体”。“且成”,姑且马马虎虎可以看出它的成效来。所以,要修道,先要了解这个“道”,只有在用与相上去见“体”,光是找“道体”是看不见的,因为“体”是透过相与用表达出来的。

从这一章的结论就知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我们既然想学老子,一定想做上士,上士要如何做呢?先要把中间这许多都懂了,“明道若昧,进道若遇,夷道若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些原则都懂了,在做人做事上去体会,在很平实的人生中,才体会到形而上不可知、不可见的“道”,那你就修成功了。假使你不在行为现象上去修,去体会,你想直接了解形而上的“道”,那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管是道家、佛家或者任何一家,都没有办法,只有透过“善贷”——假借行为现象的修持,才能到达形而上的“道”。“道”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www.zhlzw.com中華勵志

分享思想,传递文化: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