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建设和谐精神家园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专题:道家思想 书名:鬻子 作者:鬻熊
《鬻子》(唐)逄行珪(注解)【卷上】

1.1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

撰,具也。吏者,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于良吏也。贤者举之,不贤者不预,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传行者。乙,次于甲,以此明政之次也。

政曰:

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之政事,以为法教可称也。

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

言君子修于内,理于外,端其形,正其影,体真德之要,守冲妙之机,言出以成教方,谋事必为法则。苟于政而不预,岂妄为之哉?所以止也。

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

君子不以人谋,则已矣。若与人谋,务存大道而言之,不以违道饰非,不以苟命求正。由,用也。

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

君子终日言而不离体要,谋于政事而感由于道。故同于道者,道亦得之;非道之言,君子不用也。

而不能必见受;

众目视于伪,不留视于真;众心耀于名,不能察于实。夫庸主必惑于众,岂能受于道教哉?故君子之道,不必见纳也。

能必忠,

尽心论道而必竭忠尽道。言不邪谲也。

而不能必入;

尽忠论道,圣君必纳,庸主所难。故有道之君,上下亲爱,忠谠进用,智卫无隐。以石投水,何龃龉哉。而不明之主,君臣疏忌,小人侍侧,端正弃遗,谄佞是亲,忠信不用,掩目而视,岂不惑欤。铃忠言之不入。

能必信,

言君子不苟合,不妄言,正色端辞,澄清真实,必存之于信也。

而不能必见信。

信言不美而合于道。庸主惑于众邪,岂信用君子之言乎?言不以见信也。

君子非人者,不出之于辞,而施之于行。

言君子但为善,将以攻恶,善不自是,恶不非人,施之于行,不显之于言说也。

故非非者行是,

言是非于人,是所同也。非于人者,人亦非之。君子将非于人,终不以非非人;自行是道,以论彼之非。

恶恶者行善,

善恶在身,是所共也。君子务善以攻恶,不以恶恶于人,所以彰恶于行善道也。

而道谕矣。

谋事铃忠,出言必信,行善以攻恶,显是而明非,不苟求所以知,而道德自明也。

1.2 大道文王问第八

夫道者,覆天地,廓四方,斥八极,高而无际,深不可测,绵六合,横四维,不可以言象尽,不可以指示说,应无问之委,终政教之端,包万物之形,彰三光之外,为而不有,行而不见。有道之王,动而同之,妙用无穷,故谓之大。文王因用无穷,故谓之大师问#6道,可为永则,因以名篇也。

政曰:昔者文王问于鬻子:

昔者,言往日也。虽临驭亿兆而不独专,从师问道以求政衍之门。

敢问人有大忘乎?

尊师道,故曰敢问。文王思存大道以终政事,心述在于经远,所以先问于大忘也。

对曰:有。

鬻子前答文王,言有大忘也。

文王曰:敢问大忘奈何?

鬻子前不即以指答者,故引成文王之问。文王欲然终大志之理,故曰其事奈何矣。

鬻子曰:知其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

过则勿惮改,终日不为恶。恶去于身也,岂但墨面髡发是为形余哉?故其蚩尤见诛,四凶就戮,夏癸绝祀,商辛覆宗。贼身害躯,破家失国,其行如此,是为大忘也。

其行如此,是谓之大忘。

终成所答之事。

1.3 贵道五帝三王周政乙第五

夫为政以德,必贵于道,为化国之福焉。当文王之时,而通称三王者,据近以及远,明道以同也。周者,合也,备也,言五帝三王贵道,其政能合若一也,而无所不备也。

昔之帝王,

昔者,在昔贵道德之帝王。称昔者,以远喻近,为之劝也。

所以为明者,以其吏也。

言帝王而有圣明之称者,皆委贤吏,使在显职,故道化兴而万国宁,明圣不独运也。

昔之君子,其所以为功者,以其民也。

人惟邦本,得众斯昌;建极乘时,必资兆庶;人皆效力,以成其功也。

力生于神,

王者有国,必先灵右;皇天上帝,社稷山川,神逵玄符,无不来会。成汤降神,受夏大命;武王梦神,遂大戡殷。夫冥运两仪,鼓动万物,岂有使之然哉。莫不大化于自然玄应而义用造之非我,理自相符,故曰力生于神者也。

而功最于吏,

王者度政施令而不自为,必属贤能以任使之,故天下和平,人知所保。此贤史善最之功也。

福归于君。

俊德在官,尽心竭力,人敦其道,俗顺其教,上下相亲,而德交归焉。国土平康,而为君之福者也。

昔者五帝之治天下也,

五帝谓黄帝、颛顼、高辛、唐、虞也。

其道昭昭,若日月之明然,若以昼代夜然。

日月运明,明不私照,必须幽显,始终不息,故昭昭然所不舍也。夫圣人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道大不沦,可以崇远也。

故其道首首然。万世为福、万世为教者,唯从黄帝以下、舜禹以上而已矣。

首者,始也,言五帝之道常为万代之始,后之不能加也。夫黄帝始垂衣裳,造书契,置史官,为舟楫以济不通,服牛乘马,立栋宇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为杵臼以利万姓,作弧矢以威天下,造律管,兴封禅。颛顼平九黎之乱,人神不杂,万物有序。高辛氏作鞠转、钟鼓、莞席。帝尧茅茨不剪,土阶三尺,夏日葛衣,冬日鹿裘,荡荡乎人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帝舜少而至孝,尧闻聪明而用之。舜乃举禹为司空以平水土,弃为后稷以播百谷,卨为司徒以教百姓,皋陶为士师以理狱讼,垂为共工以典众作,益作朕虞以育草木,伯夷为秩宗以典三礼,夔为乐政以和神人。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夏禹栉风沐雨,冠履不顾,敷九土,乘四载,凿龙门,辟伊阙,导百川,建万国。微禹之功,人皆鱼矣。帝王之功,莫此为盛,故百代不易,为福为教也。

君王欲绿五帝之道而不失,则可以长久。

言君王但因循五帝之道而常行用,无所为替,则可以长保宗庙社稷,以为人始也。

1.4 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

执大象而天下往,明道不往,则道不可暂离所也。

圣人在上,贤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

言圣王在上,化被苍生,德周万物,虽百里而有一贤士,以圣道广宣,贤迹不见,其贤虽多,则若无有也。

王道衰微,暴乱在上,贤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

王道衰微,暴虐乱政,人皆思德,虽千里有一贤士,其若比肩。言贤人不可得也。

1.5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三

帝王所以安国家,行政教,其在良吏乎。言必博广以取也。

故曰:民者,贤不肖之杖也,贤不肖皆具焉。

贤者,德行之名;不肖者,顽嚣之谓。夫贤与不肖见于行,此二者同出于性而异名,皆杖于最灵,各有定分矣。天下之广,黎庶之众,贤与不肖自皆具焉。

故贤人得焉,不肖人休焉。

言贤者不自求进而村为时须,王者必任,贤人所以得也;不肖者非自求退而行无所取,不登政事,是以休废也。

杖能侧焉,

有过人之智,必矜其能;恃能矜智,必违常道。轻躁所至危僻,故曰杖能侧焉。

忠信饰焉。

怀尽忠之节,必修于道。修身贵真,履行务实,由于正路。礼、义、仁、信以文饰其身也,故曰忠信饰焉。

民者,积愚也。

冥然无知,愚之谓也。

虽愚,明主撰吏焉,必使民兴焉。

言明主推心于人,以取良史而不独任也。

士民与之,明上举之;

得于众心,善于政事,上所以举用之也。

士民若之,明上去之。

若如人者,贤愚之间、政既不与,所以斥去之也。

故王者取吏不忘,必使民唱然后和。

人主总群谋以观众,知明以探风声,察于下言以求得失,取贤人以宣政化。推己取贤,唯圣者能之。

民者,吏之程也。

程,法式也。知之在下,是故取吏之法式,察之于众庶人者,若之也。

察吏于民,然后随。

人与之,主举之;人若之,主去之。此随之也。

政曰:民者,至卑也,

极卑下也。

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爱。

圣主不违人以独用也。

故十人爱之,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则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则万人之吏也。

自此已上,皆言人之情好之德行,各有所爱乐之,多少殊别也。

故万人之吏,撰卿相矣。

人爱之多,则必堪为政事。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主之所拔,不可失贤也。

卿相者,诸侯之丞也。

卿相者,人主之杖,故为诸侯之丞也。

故封侯之土,秩出焉。

贤者得之,列土封疆。得自家臣,故曰秩出焉。

卿相者,侯之本也。

政之兴亡,在于卿相。得贤者和辑,失贤者离散,故为侯之职,在卿相也。

功德分享,功德无量: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