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有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无论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 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从古代的天子殿堂到现在的平民居室,从古远的园林亭榭到今天的街市店肆,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可谓“俗雅兼成趣,古今自纷呈”。 对联能引人入胜、发人深醒、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对联涉足社会上各行各业,具备了赋、骈文、诗、词、曲等艺术特征,融入书法艺术的时候,就十分具有观赏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