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至今已远离我们兄弟姊妹二十三个年头。
父亲:雷旭东,出生于1931年7月,出生地今为湖北松滋市杨林市镇。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曾经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后随我祖父学习中医、中药,五十年代在当时医疗联合体行医,58年经考试选拔到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师资进修班,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而后在松滋卫校中医班任教,市作家协会主席肖干才,曾是我父亲的学生,他在《往事一瞥》中还记叙有关父亲给他们当老师期间的一些趣事〔1〕。几年之后,“文化大革命”时期,卫校中医班被砍,父亲从此一直就在松滋从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在工作中视病人如亲人,曾多次被单位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并荣获卫生部授予的:从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三十年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书》及纪念章〔2〕,有十余篇学术论文在荆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会和松滋血研会上发表交流过〔3〕,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积累,有一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的中药经验处方被收录在《湖北名老中医经验选》一书中〔4〕,为本地千余名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解决了疾苦。
父亲这人也亦医亦“官”过,80年至82年曾在大湖(纸厂河)血防组担任过三年未脱产的负责人,之后,就全日制工作在“三个指头,一个枕头”的位子上,潜心为病人服务。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被推选为松滋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任期内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职。〔5〕
父亲能写一手好字,平时作学习笔记时,写正楷字,一笔不苟,方方正正;开处方时,书写行楷字,从病人姓名到医师签名、日期,中药名、剂量以及剂数、用法等均书写规范,一目了然,曾几次得到过县医疗业务年终考核检查组的好评,是当时全县中药处方开具最好的处方之一。对我们子女在学习上也严格要求把字写好,他说:“字是以后工作、学习的‘敲门砖’,把字写好了也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财富。”
他的一生,总与“艰辛”二字分不开,在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那段艰苦的岁月里,5分钱一碟的茄子为菜,用着吃两餐饭,床上没有一个像样的枕头,全是中医古典书籍加一条毛巾组成,这两件事在他的同事中间广为流传;他在南海镇和纸厂河镇两个血吸虫病重疫区都工作过,常年脚穿我母亲为他亲手做的千层底的灯芯绒布鞋,身着撘了补丁的衣服,走乡串户,查钉螺、灭钉螺、查病治病,还时常为县委书记等干部把脉看病……。
父亲还是一个极易满足的人,他经常对我们子女说:“只要行走在路上,有人叫我:‘雷医生’,心里就已经很幸福了”,再简单不过的一声称呼,居然变成了病人馈赠给我父亲一生中最好的礼遇!
父亲又是一个乐观洒脱的人,他常调侃道:干工作要一直干到“胡子拖齐地,鼻子不出气”为止。
假如有人问我,父亲走时留下了多少财产?那么我想,留下最多的就是那几大箱、柜的“破故纸”(古典医籍、学习笔记、讲义资料、医药杂志、工具书、文学、自然科学、人生励志书之类,等等)以及他做人做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信念!他们那一代人始终牢记着: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天下千万个普通家庭一样,先辈们留下的优良而朴素的家风,为我们乃至下一代树立了榜样。
现如今父辈们的“严谨治学、勤俭治家、公私分明”等家风家规,于我们这一代既要“承上”;又要“吾日三省吾日身”;更要“启下”,让那淳朴的家风家训——优质的精神食粮去滋养我们的心田,期盼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
结束语: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
松滋市南海镇卫生院 雷华东
写于2014年10月
本文得到了松滋第三人民医院档案室、松滋市政协档案室工作人员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受到了雷旭东之孙子:雷澳星的修改,在此一并致谢!
〔1〕肖干才 《往事一瞥》“卫校生活”篇
〔2〕〔3〕《松滋三医院志》
〔4〕任应秋《湖北名老中医经验选》第258页
〔5〕松滋市政协档案室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