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压岁钱背后的感恩意识更需要强化
网友“小Q的美好”发贴称,“前些天跟朋友在说过年压岁钱的事儿,一直以来都是我给孩子保管压岁钱。一提到压岁钱,在一旁看宝宝漫画的女儿(5岁)就跟我闹起来,说我每年都侵犯了她的权利。今年必须把压岁钱给她,这是她的财产,我没有权利用!”对此,律师说,孩子合法财产监护人不能随意处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孩子或被监护人受赠与的财产是其合法财产,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只有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才能处分,否则处分行为便不具效力。
压岁钱不仅仅是赠与,更在传达一种深厚的精神内涵,长辈依此表示对晚辈的关心、爱护。作为晚辈,当然也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接受赠与后,要及时、充分表达对长辈的感恩感谢,完成一种精神拔节和道德成长。让代际关系、和谐温情,借助压岁钱载体,得到光大发扬。
遗憾的是,当下的压岁钱,更多孩子在强调自己的受赠与权,而忽略了压岁钱的本然面貌:感恩和感谢。比如过年给压岁钱,相互攀比,拼命提高压岁钱额度,钱多,成了唯一的最主要的目标。压岁钱应该具有的祝福成分萎缩很多。以致不少孩子也将“拿到更多压岁钱”当做重要目标。没有感恩和感谢意识,就容易让精神发展荒漠化、感恩荒漠化,加重了功利教唆和拜金主义倾向。所以,我担心,律师再抬出所谓的赠与权、私有权,保护孩子的权益,会让这种冷漠倾向继续加剧。这显然已经违背了压岁钱的初衷。
这种说法绝非耸人听闻,这些年,感恩意识和感谢意识呈现萎缩态势,调查显示,只有30.9%的学生在家里会经常主动地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年都会在父母的生日时向父母表达祝福的只占21.4%。平时在家里,经常会向长辈表示感谢的学生只占17.1%,仅13.8%的学生会经常对老师们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并由此产生感恩意识。造成人际不信任、精神冷漠,形成一种可怕的精神失衡。这是应该注意的。
虽然我们需要强化孩子的权益,也应将感恩、感谢、敬畏等高尚品质、和谐人格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积极挖掘压岁钱和生活中的感恩元素,以纠正孩子们的拜金倾向及感恩意识匮乏,使他们为家人、为自我创造更多和谐成长的元素,让积极健康、富有正气的年文化得到积极弘扬,这些,显然要比一味陷入“私有权崇拜”更有意义和价值。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