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写《放生》的时候,写了一句话:“不要钱财的人,我们似乎从来不曾见过,而不要父母的,却时有所闻。”
其实,这是一句老潮州的古谚语。亡友杨大章兄在日,最喜欢讲这句话。
杨大章兄一生事母至孝。早期他靠点手艺赚钱,生活清苦。但母亲的话,他无不言听计从。后来他经商,赚到了钱,对母亲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他说:“我母亲的话,从来不会误我的。”所以我非常敬重他。每当朋友们谈起他的时候,我总爱套用曹操赞孙权之语来赞美他:“生子当如杨大章。”说来真的是“檐前水点点滴滴。”后来他的儿子们,个个都很孝顺他。
这两年来,我偶尔必需到医院去复诊,到综合诊疗所去让医生看一看。每当在等候医生传召的时候,我总会看到一些衣服穿得笔挺,有的领上还系着领带的年轻人,他们英语讲得唏里哗啦,显然是执行级人员,手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老弱的父亲或母亲,也在等候医生传召。一望而知,这些都是孝顺的儿子。我非常敬重他们。偶尔跟他们谈话,总是对他们孝顺父母的美德,称赞几句,好让他们觉得受到鼓励,继续加油。
这二三十年来,西风东渐。许多人一谈起东方人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逐渐式微的时候,总爱把矛头指向年轻一代是受了西式教育而有以致之。其实,不孝父母的人,受中式教育的也大有人在。这是不可一概而论,以偏盖全的。
意大利作家亚美契斯的《爱的教育》书中,有个故事“少年笔耕”。故事中那个少年叙利亚,小小年纪就懂得父亲一人养活一家的辛苦。于是夜夜偷偷起身,暗地里替父亲抄写。这就是孝顺。亚美契斯出身于行伍之中,是个军人。军人尚且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故事,可见西方人也很注重孝道的。
我们这社会,不孝父母的人固然有,但孝顺父母的还有更多。我们是不可以轻易失望的。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