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生的道德楷模

作者:翟晋玉 叶飞来源:中国教师报 2007-09-26

9月18日,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做出决定,经过群众推荐、审核公示、评委评选和群众投票评选等程序,李明素等5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其中来自教育系统的有18人,本报特编发其感人事迹,以飨读者。

李明素:洪水中救出32人的退休教师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16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李明素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带领一家三口,展开营救。在李明素的指挥下,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两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救援队来了,李明素安排群众一个一个脱险,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殷雪梅:用生命铸就崇高的师魂

殷雪梅,女,中共党员,生前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南小学二(1)班班主任。

2016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组织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从影剧院返校。途中,一辆轿车突然飞驰而来,万分危急中,殷雪梅挺身而出,张开双臂,奋力将6名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自己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殷雪梅生前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就不是好老师。”她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

韦正雄:灾难中首先想到的是学生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201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被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择了学生。孩子们从死亡线上被救了回来,亲人却不幸遇难。

艾尼·居买尔:“住手!她是我的妹妹!”

艾尼·居买尔,男,维吾尔族,21岁,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人,新疆大学学生。

2016年4月2日晚10时许,新疆大学学生王丽准备乘公交车回家,突然一个小偷窜到王丽面前拦住了她。路过此地的艾尼三兄弟立刻挺身护住王丽,正义凛然喝道:“住手!她是我的妹妹!你不要碰她!”这时不知从哪里又冒出了三个歹徒,一个歹徒掏出一把尖刀,刺向艾尼·居买尔的后背,鲜血顿时涌了出来。后抢救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

徐伟:冰窟中救出三名中学生

徐伟,男,22岁,中共党员,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2016年12月27日下午,3名中学生在天津工大泮湖冰面上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路过此地的徐伟听到呼救后,迅速跑到冰窟旁去拉落水少年。这时冰面突然开裂,徐伟也掉进刺骨的冰水中。面对突如其来的险境,徐伟很快稳住了惊恐的情绪,用力将3名少年托出水面,帮助他们用手扒牢冰面,后来又用木棍艰难地将3名少年从冰窟中救了出来。

赵传宇:湍流中勇救落水老人

赵传宇,男,23岁,中共党员,长江大学学生。

2016年1月22日下午,76岁的张多平老人在长江荆江段江边洗衣服时不慎滑入江中。正在江边散步的赵传宇听到呼救声来不及脱掉衣服、鞋子便纵身跃入冰冷的江中。赵传宇在刺骨湍急的江水中快速游到老人身边,他一手托起老人头部,另一只手朝岸边奋力划去,老人得救了。上岸后,别人询问他的名字,赵传宇笑而不答,裹着湿透的棉衣,从人群中悄然离去。

谢芳秋:列车轮下救出聋哑老人

谢芳秋,女,21岁,广西宾阳县中学学生。

2003年2月21日晚,年仅16岁的谢芳秋在路过宾阳县黎塘火车站一路口时,远远看见一位聋哑老人扛着甘蔗横穿铁轨行走,而与此同时,一列调度机车正飞速驰来。千钧一发之际,谢芳秋毫不犹豫地飞身奔向火车轨道,奋力将老人推出铁轨。聋哑老人获救了,谢芳秋却被飞驰而来的列车碾断了右腿。经医院全力抢救,谢芳秋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王一硕:用行动诠释诚信精神

王一硕,男,27岁,中共党员,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0年,王一硕靠国家助学贷款迈入大学校门。毕业那年,当学校动员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时,他当即下了决心奔赴西部。在西部期间,他充分发挥所学专长,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积极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

服务期满后,为了早日还清贷款,他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2016年年底,他提前还请了银行贷款。

钟南山:抗击“非典”的勇士

钟南山,男,71岁,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文花枝:“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

文花枝,女,中共党员,25岁,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现湘潭大学学生。

2016年8月28日,陕西洛川,一场旅游途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危急时刻,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励声。当施救人员一次次向她走过来,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文花枝是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由于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

方永刚: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方永刚,男,44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

方永刚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的课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201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

刘霆: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孝子

刘霆,男,21岁,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052班学生。

刘霆13岁那年,母亲不幸患上尿毒症,父亲不得已离家另谋生路。面对艰难境遇,刘霆自强自立,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勤奋学习,2016年,刘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他毅然带着母亲来上大学,一边求学深造,一边悉心照顾母亲。刘霆还将母亲治病剩下的5万元捐款捐献出来,设立了首个全国高校大学生“爱心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资助那些家境贫困并同样富有爱心、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大学生。

张晓:苦难中坚守的阳光男孩

张晓,男,17岁,共青团员,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宝塔社区人,平凉二中高三(10)班应届毕业生。

张晓4岁丧父,母亲曹雪红重病卧床。他自小挑起家庭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从4岁起,张晓开始学习煮饭,侍候母亲;上小学时,张晓每天要帮母亲穿衣、洗脸、刷牙、梳头,还要捡柴、生火、做饭、洗衣服。虽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张晓却很阳光乐观。

黄来女:用意志挽救父亲的生命

黄来女,女,22岁,中共预备党员,武汉大学学生。

黄来女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一个贫困家庭,4岁起就与父亲相依为命。2016年父亲突发脑溢血,之后又患脑梗阻、糖尿病、膀胱癌。黄来女勇敢地挑起了照顾父亲、坚持学习的重担。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之后步行到学校上课;中午和下午课后往家赶,替父亲做饭、熬药;晚上坐公交车到汉口做家教;回家后安顿好父亲睡下,她才打开书本学习。在黄来女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渐渐好转,创造了医学奇迹。

曹于亚:捐肾救父,带父上学

曹于亚,又名曹瑜,女,20岁,共青团员,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

201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电话,得知父亲因患尿毒症已送至重庆西南医院抢救。当母亲告诉她没有肾源救不了父亲时,曹于亚毅然决定要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手术成功了,但每个月4000多元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曹于亚“带父上学”回到校园,每天放学后,她都要买菜、煮饭,为父亲洗衣。

韩瑜:父亲终被她的孝心感动

韩瑜,女,23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

1997年5月,韩瑜的父亲患了尿毒症,几年下来,一家负债近10万元。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学习成绩优异的韩瑜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中师。她将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块钱以内,不断攒钱给父亲治病。

2003年,她得知换肾可以治愈尿毒症,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韩瑜每天跪在父亲床前苦苦哀求,7天之后,无可奈何的父亲终于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动,答应了女儿的请求。韩瑜以肾救父当时在全国是首例。

洪战辉:默默抚养捡来的妹妹

洪战辉,男,中共党员,25岁,原湖南怀化学院学生,现中南大学学生。

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

杨怀保:帮三千贫困生勤工助学

杨怀保,男,24岁,中共预备党员,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沟口村人,现为湘潭大学商学院学生。

2003年9月,杨怀保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进入大学,他利用自己兼职挣来的钱给父母治病,给弟弟交学费,最辛苦的时候,他同时做了7份兼职。为了照顾好家人,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2016年7月,他在长沙组织举办了国内首家“孝行天下”夏令营,并组织了多次募捐活动。他还先后撰写了30余份策划书,走访了100余家企业,为3000多名贫困大学生创造了勤工助学的机会。

中国教师报评论:道德的平凡与伟大

9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揭晓,53人获此殊荣,其中有18名是教师和学生,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或见义勇为,或助人为乐,或敬业奉献,或诚实守信,或孝老爱亲,其事迹感人肺腑,可歌可泣。作为全国两亿多师生的优秀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和青少年学生崇高的道德境界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我国素有重视“道德”的传统,但古代统治者所推出的道德模范往往虚伪不实,或高不可攀,远离普通民众。这次道德模范评选的可贵之处,在于将选择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普通人,并由群众直接投票评选,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和爱戴。当选的18位师生,大多数都是非常普通的人,就像是我们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让人倍觉可敬可亲。“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为人师表,当一辈子好人,做一辈子好事,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朴实无华的语言是李明素的真实写照。在她身后,千千万万个像李明素一样的教师,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和行动,诠释着道德的伟大和力量,感染和引领着周围的人奋发向上。

康德曾经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是经常和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以时时更新、有增无已的惊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事实上,康德是把“道德”置于“星空”之上的。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到,一流人物的道德品质比其单纯才智成就对于人类历史的意义更大。相较于伟大人物,普通人中的道德楷模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也更容易被我们学习和效仿,因而往往具有比伟大人物更感人的力量。愿我们每一位师生都能从这些大多像你我一样普通的人身上汲取道德的勇气和力量。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学会感恩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