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春: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作者:苏显龙 马力加来源:人民日报 2007-05-21

他坐着轮椅,创办了自己的实业,还用心温暖了许多残疾人的心

人物独白

常人能做到的事情,我自然要去做;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我更要去尝试。

5月20日是“全国助残日”。5月18日上午9时,辽宁省锦州市召开“扶残、自强表彰大会”。锦州市仁爱医院院长王树春坐在轮椅上,第一个被推上领奖台,从市委副书记王铁成手里接过“锦州市残疾人自强模范”证书和牌匾。

王树春已经不记得这是他获得的第几项荣誉称号了。

二十几年来,王树春克服双下肢瘫痪的困难,创办医院,扶残济困,累计捐款达80余万元。

扶残济困

迄今已累计投入几十万元

对王树春来说,命运之神是吝啬的。在2岁那年,他不幸患小儿麻痹症,勉强读完初中就不得不辍学了;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发奋自学,考取全市理科第二名,却因身体原因被大学拒之门外。

命运之神对他又是偏爱的。第二年王树春又参加高考,教育部特批他如愿进入辽宁中医学院大专班。大学毕业后,求职无门的他连续给市长写了50封信,卫生局终于特批他成立了全市首家私人诊所,精湛的医术使他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1994年,当地有关部门给王树春一个转为干部的机会,可是创业梦想促使他放弃了“铁饭碗”,自筹资金办起古塔区红十字会门诊,到今天已经发展成全市最大的民营医院。

对于到仁爱医院就诊的残疾患者,他特别制定了优惠条件:一律免收挂号费、检查费,药费及治疗费减免20%—30%。从2004年10月起,仁爱医院每年制作1000张价值10万元的就医卡,通过市残联免费发放到家庭困难的1000名残疾人手中……

逢年过节,王树春还要下乡扶贫,给特困残疾家庭送去米面油,迄今已累计投入四五十万元。

帮扶创业

不能只给残疾人“输血”,更要帮他们“造血”

王树春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我脑子总也闲不住,常人能做到的事情,我自然要去做;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我更要去尝试。”

初中毕业后,16岁的王树春托关系进了起重机厂当钳工,别的工人刚进厂要三年才能出徒,而他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工友们休息时凑在一起打牌下棋,他却躲在一边钻研中医。

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后来,王树春买下入不敷出的开发区中医院,现已实现收支平衡。他又成立了一家制药公司,还把资金投向房地产 ……

“不管什么事,既然我决定做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企业做大做强了,我才有更多的能力回报社会。”

每次参加市残联组织的扶贫活动,他就是再忙,也要司机背上他一家一户走访慰问。“我就是以我的切身经历让他们明白,残疾人只要努力,照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锦州市郊的残疾人杨光,就是在王树春的带动下,走上创业之路的。前年从长春中医学院大专毕业后,杨光找工作处处碰壁。王树春帮他跑营业执照,购置医疗器械,去年8月,“阳光诊所”在太和区钟屯乡罗台村成立了。王树春还经常去看望杨光,帮他出谋划策,如何搞好诊所。

“扶残济困,不能只给他们‘输血’,更要帮助他们‘造血’,这样才能让残疾人走上自强之路。”王树春说。

热心助学

希望帮助过的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

今年4月26日,王树春收到了广西兴安县残联主席阳美容发来的短信:您汇来的4200元助学款已收到。

这是阳美容收到的第二笔善款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树春得知国家级贫困县兴安县有一批农村残疾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失学的窘境。他与县残联沟通后,从中挑选出品学兼优的8位学生,每人每月资助100元,直至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自身求学的艰苦经历,使王树春深知家庭贫困对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尤其是残疾人意味着什么,所以多年来他把更多的钱用在助学上。

2005年,锦州市北湖小学没钱修建操场,学生们课间活动受到很大影响。“孩子们要想学习好,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王树春毫不犹豫地拿出3万元,交到校长手里。

这么多年来,经他资助过的残疾孩子有多少,他已记不清了。“我希望帮助过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残疾人要想获得尊重,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必须努力学习,自强自立。”

《人民日报》 (2007-05-21 第05版)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学会感恩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