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耀军:“技术饭”让我站稳脚

作者:张志峰来源:人民日报 2007-04-26

每次坐公车穿越武汉三镇时,看见那些记录着武汉经济发展的大工程,邹耀军心中都无限自豪。他说,那是自己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他和工友们凭借精湛的技术扮靓了江城的美景,也开创了自己的新生活。

本报记者 张志峰摄

合体的小翻领西装,皮鞋锃亮。要不是肩上背着工具包,很难看出这位精干潇洒的小伙子刚从工地下来。说起进城打拼的经历,原本不善言辞的邹耀军,立刻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试用一周“摆平”难题

2002年10月8日,我从老家来到武汉,想坐火车去南方闯闯。路过钟家村一个人才市场,看到很多企业在招机电维修工。我就投了一份简历,只想试试。

次日,人才市场就通知我去武汉市政集团三公司求职面试。我稀里糊涂就去了,工作人员上下仔细打量我,那目光好像在说:你能干什么?我学过机电维修,底气很足:试用一周,不行我立刻走人。

第一天,我独自完成了新竹路改造工地配电房安装;第二天,到施工现场布线;第三天、第四天,安装调试,一切正常开始投产……他们好像有意在考我,我都给摆平了。第五天,人事科的领导拿着用工协议到工地找我……

乡里人技术并不差

近些年,武汉城市建设变化很大,到处都有我们的工地:长江二桥路面改造,友谊大道排水工程,发展大道和建设大道铺柏油……我背着工具包走遍了武汉三镇,在曾经陌生的大武汉我根本不用问路。

工程里最难的要算汉阳江滩改造,2005年10月开工,干了将近一年。发电时要加水、加油,一个人忙得像陀螺,下班后有时往江滩一靠就睡着了。江滩的水蚊子大得吓人,身上被咬得全是印子。冬天我们都住在工地附近,有时晚上11点多刚钻进被窝,电话一响又得立刻爬起来,冻得不停发抖,去排除故障。

工地上吃苦、对家人有愧,都可以忍受,一些人的误解却让人不痛快。2004年7月,我们买了一台发电机,不到两个月出问题了。售后服务部的人听我是外地口音,就指责我:发电机没有毛病,你们乡下人不会操作才搞坏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指出其发电机缺少防尘、防雨设施,一些部件存在缺陷,说得对方张口结舌。我就是要用事实说明,乡里人技术并不差。

打算买个大房子

有时路过曾经施工的地方,看着宽敞平整的马路,川流不息的汽车,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很舒服。特别是看着汉阳江滩从荒滩变成了休闲广场,市民在那里散步、聊天、放风筝,我心里真的很自豪。

我多次在各类技术比赛中获奖,算是为公司、为这个城市做了一点贡献。城市也给了我很多,公司分给我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我把妻子、女儿接过来,在武汉有了一个小窝。2006年,我被评为“武汉市第六届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全市几十万务工者中选了30个。按照有关政策,我还转了武汉市户口,想想当年两手空空的毛小子,这变化多大啊!

武汉一天天更漂亮了,我也不想离开了。打算买个大房子,把乡下的父母接来,一家人都在这里安家。

人物志:邹耀军,2002年来到武汉打工,现为武汉市政集团第三有限公司高级技工。曾当选“武汉市第六届杰出进城务工青年”。

《人民日报》 (2007-04-26 第05版)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学会感恩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