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老头儿”守墓记

作者:辛阳 王淑娟来源:人民日报 2007-03-31

81岁庄稼老汉,一句诺言看护汉代墓葬21年

本报记者 辛 阳摄

旁 白:老人年事已高,不能再看护他心中的那块宝地,从老人眼中映透出的清冽泪水,流露出他对那片沉寂墓葬的眷眷深情……

承 诺

初冬的一个早晨,背抄着双手的蒋老汉,正领着6岁大的重外孙女在村里闲转,他和村里别的老人没有什么区别。但就是这个目不识丁,笑称自己最远只到过东胜的老农民,却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做着一件常人很难理解更难坚持的事情。

老人名叫蒋在全,家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新街镇树壕村,祖祖辈辈都在树壕村耕地为农。黑黑的脸膛,深深的皱纹,双手粗大的关节,老人一副敦实憨厚的模样。

今冬的鄂尔多斯高原不似往年的寒风刺骨,阳光温和地照耀着树壕村的一草一木。蒋在全老人蹲在窗根下,开始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祖辈就住在这个村,从娃娃那会儿开始,我们就知道村里有不少古墓。1985年,当时的伊克昭盟文物站的工作人员尚志等来考察,我陪着,尚同志说,这两座墓葬是宝贝,叮嘱我千万要看好。这是国家的宝贝,我也没多想,就应承下来了。”

已经过世的“尚同志”所说的这两座具有很高文物研究价值的汉代古墓,就在距离树壕村东南1公里外的蒋家疙瘩上,距蒋在全以前居住的地方大约有四五里的路程。

21年过去了,为了那一句承诺,老人像个忠实的卫兵,小心地看护着这两座墓葬。

守 墓

在应承这事儿时,蒋在全就已经60多岁了,那时他还是可以自己走个来回,后来上了年纪,腿脚不好了,就骑着毛驴上山。光秃秃的山上,硬是让蒋老汉走出了一条小路。

村里老乡说,以前一听见老汉唱着小曲儿,就知道他又上山了。蒋在全的大女儿也说:“老人就听个山曲儿,也爱唱几声,每次上山的时候也都要唱上几声。”

在蒋在全眼里,接受这样的一个任务,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答应了就要做下去。

“后来,我收到过‘尚同志’写给我的一封信,信中除了表示感谢之外,还再次叮嘱我要看护好墓葬。”老人守墓的决心就更加坚定了。

若不是1995年,几个利欲熏心的盗墓贼触怒了蒋老汉,恐怕至今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位守墓老人。

当时,蒋在全发现有人盗墓,眼看多年悉心呵护的“宝贝”就要被不法分子开盗,老人急忙坐车赶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文物站。一直到中午,水米未进的蒋老汉只嚷着要见老尚,只想着要救古墓。可是老尚已经故去,站里根本没有人知道十几年前的这桩承诺。无奈之下,老人又返回到新街镇,带着派出所的民警前往墓地,制止了盗贼。

在这20多年中,这样与盗墓贼交手的经历,老人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有的人出重金想要收买老人,让他帮助指认墓葬。可是倔强的老人就是认准了死理儿:国家的宝贝,谁也不能动!儿女们出于对老人安全的考虑,曾阻止过老人,不让他再做这样冒风险的事,可是谁也拗不过老人的犟脾气。

牵 挂

在这20多年中,老人收到的唯一回报只有伊克昭盟文物站发给他的一纸荣誉证书。名与利,对于清贫了一辈子的老人似乎是不具有任何法力。

老人年事已高,不能再看护他心中的那块宝地了。他现在最牵挂的是那两座至今仍未开探的古墓,希望日后能有一个忠厚可信的人来从他手里接过这个担子。

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记者向老人征询看能否陪同上山时,老人顿时开心得像个孩子,他说:“去!能去!好容易你们要去我也能顺便再去看看。”老人说,现在有时候还能梦见那个地方呢。

上山的路上,听到车里录音机放出的山曲儿时,老人憨憨地笑了,“这曲儿好听!”

《人民日报》 (2007-01-26 第05版)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学会感恩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