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 2007-02-08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1)

瞻仰毛泽东遗容后,满脸幸福的谢延信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留影。(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2)

患难与共的谢延信夫妇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碑前,边看边思索。(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3)

这是谢延信的毕业证,他虽然学历不高却铸就了一座丰碑。(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新华网北京2月8日电(记者 朱继东)2月5日、6日这两天,用谢延信的话来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第一次走出河南,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到北京……更让他开心的是,他终于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终于“见到”了他最敬的毛主席。“我很幸福,很满足,也没什么别的要求,没什么遗憾了!”他憨厚地笑着说。

谢延信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并且是个非常不善言辞的人,这几乎是所有记者采访谢延信后第一个、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但正是这位大部分时候言语木讷的焦作煤矿工人,这位在滑县黄河故道土地上长大的中原汉子,在婚后仅一年妻子突然撒手人寰,撇下出生仅40天的女儿、患病的岳父岳母和痴呆内弟这样一个苦难家庭时,带着他再婚的妻子、儿媳侍候着这个特殊家庭的每一个人,以超常的毅力与博大的爱心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孝心接力赛。

是什么支撑着他33年如一日恪守孝道呢?谢延信的回答一如他的为人那样质朴而感人——“是良心,做人的良心让我永不放弃!”

为了对妻子的承诺 他大孝至爱33年感动中国

谢延信伺候岳母打电话。(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5)

谢延信与岳母、内弟和妻子在一起,幸福的一家人。(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谢延信原名刘延信。1973年4月16日,21岁的河南滑县青年刘延信与同乡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可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二年,妻子谢兰娥突患重病。生命的最后时刻,谢兰娥对守在病床前的刘延信说:“延信,我怕是不中了。要是真有那一天,你要照顾好咱爹妈和咱那苦命的傻弟弟。以后再找人家,只要对咱闺女好就行。”

望着弥留之际的爱妻,再看看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儿,延信眼在流泪,心在滴血。他紧紧握着妻子的手说:“岳父岳母也是俺的亲爹娘,内弟就是俺的亲兄弟,你放心吧。”

延信的岳父、岳母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先天呆傻,生活不能自理;岳母体弱多病,生活需要照顾。强忍失去爱妻的悲痛,延信“扑通“一声跪在痛不欲生的二老面前说:“爹、娘,兰娥不在了,俺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的生活俺来管,百年以后俺送终!”

一病、一瘫、一傻,没有一个不需要照料,这是怎样一个家呀!面对苦难,延信没有丝毫怨言。为了让二老相信自己的诚意,刘延信还做了一件很多人不理解的事,硬是将姓氏由“刘”改成了“谢”,从此改叫谢延信。

男儿膝下有黄金。延信当年这一跪,跪出了男子汉的真情承诺,跪出了好女婿的家庭责任,跪出了一个大孝至爱的谢延信。为了这一句看似简单的承诺,他挑起了一副原本可以随时放下的重担,而这一挑就是33年。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6)

谢延信为内弟彦妞剪指甲,30多年如一日。(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7)

30多年省吃俭用很少吃到肉食,所以谢延信现在很喜欢吃肉。看到记者为他拍照,他有些不好意思了。(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生活中的苦难常常超乎想象。1979年10月,谢延信的岳父突然中风住进了医院,在与死神顽强搏斗了7天7夜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提起谢延信,今年已84岁的岳母冯季花说:“别人都以为(谢延信)是我儿子呢,谁知道是女婿。这个女婿可是难找,伺候的多恭敬,装水袋,解大手,洗、端、倒小手,喂水,医生让按摩他就给岳父按摩……他在医院都有名了。”

岳父每月60多元的病休工资养活不了全家4口人。谢延信就一边伺候岳父,一边抽空到附近的砖窑上出砖、到建筑队打小工、到搬运队当装卸工。只要能挣到钱,活再累他也愿意干,挣到的钱给老人买肉买水果补身子。而他自己一年四季到地里挖野菜,连别人扔掉的白菜帮也捡了回来,自己腌制的咸菜一吃就是十几年。

既要照顾老的,又要照顾小的。妻子去世以后,谢延信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可为了照顾好两位老人,他把5岁的女儿送回滑县老家,让年迈的母亲和哥哥照料。

岳父患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谢延信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在他的照料下,岳父躺在床上18年,却从没生过褥疮,后来竟然奇迹般地能扶着凳子慢慢挪动了。为了给岳父治病,谢延信依照偏方挖过毛草根;为了给岳父减轻痛苦,他自学了护理按摩;为给岳父解闷,他还时常给他读小说,18年来念给岳父的小说竟达百部之多……

这一切都留在了邻居吕国成的记忆里:“咱们的土话常说,床前百日无孝子。人老了以后,小孩们能伺候你100天都不容易了,更别说像谢延信那样伺候30多年了。”

1996年8月,69岁的岳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岳父临终前,谢延信对老人说:“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娘百年后,让弟弟跟着我,绝不让弟弟受一点委屈!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在冯季花的心目中,谢延信这个女婿赛过自己亲生儿。她年轻时落下了关节炎,肺气肿的老毛病,手沾不得冷水,出门怕迎风。自从谢延信撑起这个家后,无论春夏秋冬,全家人的衣服都是由谢延信来洗。在农村那段日子,生活的比较苦,每到冬天,谢延信总是千方百计买来些羊肉、羊杂给老人吃,这对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已是相当“奢侈”了。这次到北京,除了几个毛主席像章,谢延信什么都没有给自己买,但特意为岳母买了一份北京烤鸭和一盒稻香村的点心。谢延信告诉记者:“我岳母没来过北京,她年纪大了不容易来了,我一定要让他们尝尝北京好吃的!”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8)

谢延信夫妇给家里老人买的北京特色食品。(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冯季花冬天怕冷,一贯生活俭朴的谢延信,专门为老人在房间里安装一套土暖气,为这每年要多烧不少煤球。邻居说:“要安干脆俩卧室都安算了,”谢延信却说:“安装一片能保证温度,我不怕冷。”

冯季花的儿子彦妞是个智力障碍者,经常出门不知道回家。为了这事,谢延信真是没少操心,经常满世界地找彦妞回家。一次彦妞上完厕所不知道擦,弄得大小便满身都是。谢延信不顾一天的劳累,把彦妞带回家,帮他换洗衣服,弄得自己满身都是脏物。30多年,自己再苦再累,谢延信从没有对彦妞有半声喝斥,既像长兄,又像慈父。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9)

自己生活如此困难,谢延信却坚决把别的工友好心帮他写好的救济申请要了回来。(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自己生活如此困难,谢延信不仅没有向单位或社会伸手求助,反而一次次谢绝了单位给他的救济。有几次,别的工友好心帮他写好了救济申请,单位也已经同意给他家救助,他听说后却坚决把申请要了回来,“比我困难的人多了,不只是我谢延信一家。”

“孝为德之本,百行孝为先。”在焦煤集团和滑县,很多人讲起谢延信的故事,都会一个接一个停不下来……谢延信已经成为他们的骄傲!在河南省组织的“十大敬老楷模”评选中,评委会授予谢延信“十大敬老楷模特别奖”;在河南省文明委等七家单位组织的“中原孝贤”评选中,谢延信再度入选。“谢延信,讲诚信,守诺言,三十年。谢延信,重孝德,岳父母,似双亲。谢延信,知荣辱,守清贫,志弥坚。谢延信,传美名,爱无声,孝无言。谢延信,是楷模,学习他,正气扬。”如今,走进谢延信居住的山阳区百间房街道富康社区,处处都能听到这段由市民自己编写的新“三字经”。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10)

大孝至爱的谢延信,成为很多人学习的榜样。(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良心、责任、爱心、真情,谢延信一家用博大的胸怀诠释了当代中国的“孝道”。随着媒体的报道,谢延信30多年如一日照顾前妻家人的事迹也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2016年新年伊始,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在全省开展向谢延信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省人民学习谢延信诚实守信、尊老敬老的高尚情操,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感动地批示:“大孝至爱的谢延信,以其崇高的道德境界揭示了做人的真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见到”毛主席太幸福了 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11)

在毛主席纪念堂前外,谢延信夫妇在排队等候瞻仰毛泽东遗容。(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谢延信太普通了,走在人群中是那么毫不起眼,他没有力拔千钧的伟岸身躯,也没有煤矿工人掷地有声的大嗓门和危急时刻以命相搏的惊人之举,他只是像春蚕一样默默无闻地编织着这个不幸家庭的幸福巢,并准备直到吐完最后一缕丝,倾尽最后一片情……再苦再难,别人都没有见他流过泪。这次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亲眼看到毛主席遗容的那一刻,他的泪再也控制不住。

为了这个家,谢延信善待了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唯独没有他自己。一件衬衣他穿了16年,一双塑料凉鞋他一穿就是6年。为了省钱给老人治病,他多年没有尝过水果的滋味;为了省3元钱路费,他骑着自行车走了300多里路回滑县老家去看望自己的母亲,一到家就累倒在床上再也起不来,心疼得母亲失声痛哭;为了省钱,他从来没有坐过火车,这次来北京是破天荒第一次。2月6日,当记者问是什么支撑他这么做时,他说:“是良心,是毛主席教育了我!”

谢延信最尊敬、最崇拜的人是毛泽东。30多年搬了几次家,他家中始终悬挂毛主席的画像,这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2003年因为搬家,把毛主席的画像弄丢了,他结果就生了场病。后来家人到处去买,终于买到了一张毛主席的画像。挂上后,谢延信整个人的精神就好了。这些年来,无论什么人问他,谢延信都会说:“我最崇拜的人是毛主席!”

这次陪同谢延信来京的焦煤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薛长明告诉记者,来北京的火车上,谢延信一夜没有入睡。为什么呢?谢延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真的是很兴奋和激动。想到就要到北京了,就能见到毛主席了,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以前连想都没敢想过!”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12)

谢粉香与张明军搀扶着谢延信登天安门城楼。(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13)

谢延信像个孩子一样快乐地带上他刚买的毛主席像章。(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2月5日,谢延信来到天安门城楼前,仰视高悬的毛主席画像,他久久没有说话,晶莹的泪花强忍在眼中。足足凝视有五分钟后,他向着毛主席像深深鞠了个躬。因为积劳成疾,谢延信2003年因脑出血三次进医院抢救,平常走路较慢有时还需要人搀扶,但登城楼的那一刻,他竟脚步越来越快,后来干脆甩开搀扶他的人快步登上了城楼,急迫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谢延信快乐得像个孩子一样。戴上刚买的毛主席像章,他让大家给他拍照留念,一张又一张,幸福洋溢在脸上!一路搀扶着他的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明军告诉记者:“从来没见他这么开心过!”

瞻仰毛泽东遗容后,谢延信夫妇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留影。(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2月6日,在毛主席纪念堂外排队的时候,谢延信神情十分专注和庄重。记者问了他几句话,他都没有心思回答。但是,当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排在自己后面时,谢延信却迅速走过去让老人排到自己前面,并一直搀扶着老人。

终于“看到”毛主席了,谢延信紧紧盯着毛主席的遗体,神情是那么虔诚。走出瞻仰厅,他是那么恋恋不舍,“怎么时间这么短啊!”

在纪念堂南大厅,谢延信认真看着大理石墙面上镌刻的银胎镏金字体的毛泽东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手迹,口里默默地念着。当记者问他会背诵毛泽东的什么著作时,谢延信马上给记者背诵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共产党员的号召——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年轻时会背毛主席的很多著作,老三篇等等。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毛主席影响了我一生,他教会了我怎么做人,教育我们要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爱国爱家……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纪念堂门口,谢延信夫妇又买了几个毛主席像章,当记者给他拍照留念时,他也没舍得放下。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买这么多毛主席像章,他说:“我回去给孩子们。在我的影响下,他们也非常崇敬毛主席,我要让他们都记住毛主席的话!”

时代再变人品不能变 我要把孝作为传家宝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15)

谢延信与大女儿刘变英,刘变英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孝心接力棒。(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16)

延信儿子媳妇海霞把做好的棉鞋送给姥姥。(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如今的谢延信成了名人,但他依然跟以前一样,孝敬老人、帮助别人……当记者问他:“你现在出名了,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你自己有什么变化呢?” 谢延信的回答是:“我没什么变化,以前怎么做,今后还会怎么做。最大的变化是,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们的生活好了很多,我想尽力去帮帮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在谢延信的表率作用下,他现在的妻子和儿女们都非常孝顺和富有爱心,孝成了他们家的传家宝。

妻子亡故后,不少人为谢延信提亲。可一见面,不少人都打退堂鼓。谢延信给对方提出的条件只有一条,就是不能嫌弃岳父家的三口人。冯季花看着二十多的小伙子找不到对象,心里十分着急。有一次,情急之下的冯季花撵延信走。谢延信噙着泪说:“要是您觉得我是这家的累赘,没有照顾好您,我可以走。如果不是这个意思,我决不离开这个家。”

苍天不负好心人,谢延信在丧妻16年以后,一位年轻、能干的农村妇女谢粉香带着两个孩子,走进了谢延信的生活,与谢延信一起承担起支撑这个家庭的重任,爱的接力棒又传了下去。谢粉香告诉记者,她选择谢延信只有一个理由:“他对前妻的父母都那麽好,对我更差不了。”

20多年来,夫妻俩甘苦与共,携手共度艰难。谢延信在焦作煤矿伺候岳父岳母和傻内弟,谢粉香则在老家抚养女儿、侍奉双亲、耕种田地,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到矿上为丈夫的岳父岳母一家拆洗被褥。“前些年他在焦作,我和4个孩子在家,甭提日子有多难了,”谢粉香对那段艰难的日子至今仍记忆犹新。

1985年年初,兄弟分家,谢延信分得了5斤油和3间破瓦房。“当时艰难的情况无法描述,你可以想像5斤油是怎样供我和4个孩子(延信与前妻的女儿,谢粉香的儿子、女儿,谢延信与谢粉香婚后又生的一个女儿)吃一年的。”

但日子再难也要过。为了不让丈夫分心,谢粉香带着4个孩子,利用庄稼地每年的微薄收入以及儿子外出打工挣下的血汗钱,硬是拆掉了旧房,一砖一瓦建起了三间楼房、三间配房。当记者问起这些,这位憨厚的农村妇女只是连连说:“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17)

一个是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6位孤寡老人的“党员闺女”,一个是一诺至孝33载、照顾亡妻父母和呆傻内弟的“中原孝子”,2月5日,林秀贞与谢延信这两位平民楷模相逢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两双温暖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谢延信教育儿女一定要孝顺,大家提起他的几个孩子也都是交口称赞。别人家的女儿出嫁时,都是送金送银的,而谢延信却送了女儿一样非常特别的嫁妆。女儿刘变英回忆说:“1994年12月22日,是我结婚的日子。21日下午父亲回来了,他把我叫到跟前说,妮,好女不挣嫁妆衣,你结婚,爸爸没有啥送给你的,送你一本织毛衣书,以后对你的生活会有帮助的。”

谢延信在送给女儿的这本书上写了两段话,蕴含了他对女儿寄予的厚望。第一页上写的是:黄连水虽苦,饮后舌根下却有甜的回味,糖精水是甜的,含量过度则变成苦水,充分表明“有苦方有甜,甜与苦相连,甘愿常吃苦,方能长久甜”。第二页上的话是一篇《节约谚语》,内容是“节约是幸福之本,浪费是贫困之苗;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似聚宝盆;出门走路看风向,吃饭穿衣量家当;算了再用常有余,用了再算悔已迟;晴天不忘有阴天,丰年也须防灾年;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光讲节约不增产,好似泉水断根流;光是增产不节约,好比安了无底锅,艰苦奋斗记心上,勤俭节约细水长。”

这本书是谢延信从旧书摊上花1元钱买的,与当今动辄送房子、车子或者巨款相比,这份嫁妆显然是太“寒酸”了。但谢延信传给女儿的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他在教女儿今后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刘变英如今已是有孩子的人了,对于父亲的一生,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她说:“人来世上不容易,能做好人尽量做好人。”

“我已做好准备,等着当婆婆的替补队员呢!”谢延信的儿媳海霞说,“这两年,婆婆经常头晕,她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我很担心她再有什么毛病,时常想去焦作替换婆婆,让她回家来休息一下。”事实上,这几年,不管是焦作或是滑县家里缝缝补补已经都靠海霞了,就连冯季花、彦妞现在穿的鞋子也都是她做的。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18)

谢延信写下的这个大大的“孝”字,引来很多游客前来观望。(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本网特稿:大孝讷言谢延信 良心让我永不放弃(19)

在天安门广场留念,谢延信、谢粉香夫妇非常开心。(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生活再艰难,谢延信从来都是笑对生活。他喜爱书法,不大的小屋里,挂满了书法条幅,充满了书卷气。他也很关心政治,他订阅了《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等报刊,还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背诵给记者听……2月5日,在北京公园游览时,他接过薛长明、张明军买给他的蘸水练字的大毛笔,写下的第一个字就是一个大大的“孝”字,引来很多游客纷纷观望。

当听记者简要介绍了谢延信的事迹后,围观的游客报以热烈的掌声,纷纷过来和他握手问好、合影留念。知道在跟踪采访谢延信时,不少游客拉住了记者的手:“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和谐社会建设都应该发扬光大孝道这一传统美德。谢师傅用30多年的含辛茹苦,写出了孝的本质,写出了孝的意义。你们新华社、新华网应该多宣传一些像谢师傅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平民英雄,他们同样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认真听着游客们的话,看着朴实、亲切、可敬的谢延信和他写在地上那个大大的“孝”字,记者顿时想到了焦作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汇编谢延信先进事迹的书名《他也能感动中国》。

[资讯] 普通农民谢延信一诺至孝三十载 令人动容

[资讯] 大孝至爱!矿工谢延信32年如一日演绎人间真情

[资讯] 谢延信:一诺至孝三十载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学会感恩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