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VS小城市-择业时的地域性思考

作者:李令彬来源:新东方 2009-12-06

问:

Robin,我现在在北京读研,男,单身,明天七月毕业,现在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选择摆在我面前,我真的不知道怎么选择:

一个是大城市,待遇一般,比如说出版社的编辑,发展空间应该比较大,但是与此同时,压力也非常大。

一个是小城市,比如说职业学校的教师,待遇和北京差不多,能少一些,相对来说压力就小多了,特别是房子的压力。

我想请教的问题就是:

1.如果我现在回到小城市去,做一名教师,奋斗个十来年,以后还有机会跳出来,到大城市求职吗?

2.虽然看过很多管理员做新东方教师的文章,但我还是有第二个问题要问,如果一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想应聘新东方的全职教师,可能性大吗?我指的是大多数。

答:

谈这个问题时,先说点儿题外话。我们遇到的在北京念书的外地生源毕业生,许多人择业的重要指标常常是“有没有北京户口”,一种群体性现象是,他们会首先选择就职于国有单位,计划是一两年后得到北京户口,再跳槽到外企或其他地方“开始挣钱”,如此职业规划看似钱与户口两者兼得,实际上这样的如意算盘常常失策,一两年后,大部分人其实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了,又由于年龄压力,面对职业抉择常常顾虑重重,这种人生规划不值得效尤,尤其是在个人的诚信上面,将遭遇挑战,去应聘一些更好雇主的职位,早已经失去可能。

我不是说,户口就应该被撕掉,这种东西在中国有其阶段性的价值,但远远不应该作为工作选择的主要标准,工作选择的主要标准应该是基于你长远的职业目标,看这份目前的工作是否为你带来基于长远目标的更好的发展机会和事业上升空间。

在所有的短视行为中,我认为“为户口”的委曲求全是最无价值的一个。户口的作用正日渐式微,用好大心思只是去追求一个不断贬值的东西,这就是很多人的奋斗之所以不幸的思路根源。

地域这个概念也不那么重要。收容遣送制度废除后,今天中国人已经可以不必再提心吊胆地在自己的国土上走动,我们可以自由地迁徙,自由地选择要工作的城市。

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如你所说,确实对普通人构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这种经济压力是一个城市相对正常的门槛,很多在这里奋斗的人,看不到前景,也就自然离开了。从本质上来说,政府不应该设置人为的制度性的障碍,这是一种制度歧视——好在它已经名存实亡了。

那么,你在选择自己要在北京做出版编辑和在小城市作职业学校教师时,你的主要关注点应该在于,你到底是要做一个出版编辑还是做一个职业学校教师?这比在什么地方重要一百倍——甚至更多!

我觉得只有当你在考虑应该在哪个地方做出版编辑的时候,才涉及到北京还是小城市这个问题。重所周知,国家对出版权是实行管制的,省会级以下的城市,基本上只有零星的出版社,要做出版,没有特殊原因,你应该留在北京,这个城市其实汇集了全国大部分的出版资源,从职业空间的角度来讲,任何城市都不可与其同日而语。

如果要做职业学校教师,北京的机会当然也多很多,但是在外地则无不可,这种行业资源没有过分集中在北京。

真正的现代人,应该建立起一种跨地域的行业竞争力。做一个“职业自由人”。它的意思并不是你一定要跳来跳去,而是你需要有可以自由跳来跳去的资本。今天你喜欢,可以在北京做一份工作,明天你厌倦了,在上海、在广州、在深圳……甚至在纽约、巴黎、伦敦,你一样可以做相同的工作,这才是职业人的最高境界,比如很多IT业的高级程序员其实早已实现了这种可能。

因此,不管你是在小地方还是在北京,要以职业上升的发展空间为重:北京也许多机会,但是竞争惨烈;小地方也许少机会,但是你更容易挑大梁。哪个地方更能快速地帮你建立成为“职业自由人”的竞争力,你就应该首选哪里。

回答你之后的两个问题:

1、奋斗十来年,你就不太可能杀回北京了。如果你的目标是“回到北京”,奋斗一两年再回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你比北京的同学同期更卖力;但是十多年之后再回来,那时候你难道不成家?你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那个小地方的土里了,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小,小到微茫。

2、这个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大多数”的问题,要是说大多数,大多数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一样不可能成为新东方老师,也没有全成为新东方老师的必要。这跟是不是英语专业联系不大,跟你是否英语能力足够好,是否懂得讲课的艺术,是否更能理解新东方学员的需求和心理更有关系。

高级人才本来就不是大多数,新东方老师也不是什么大多数,你要抱定成为“大多数”的心理来奋斗,就不可能成为独特的自己,不可能太有出息。

一个人才的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决定了他的更高价值,如果你希望自身获得更大成功,就得开始关注于自身的比较性竞争优势在哪里,差异化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不二之选。

在哪儿永远也比不上做什么更重要,这是你首先要思考好的;在哪儿要服务于为了让你能做得更好,这就是我对你的最终建议。

这个建议的隐含意思是,你得想做“更好”,而不只是“不差”。一毕业就想把成功和失败一块儿避免了的人,是不应该找我们来问问题的。他一辈子不会有遇上真正问题那样的荣幸。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精彩人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