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是不是一种悲哀?

作者:苏玉婷来源:人民网-江南时报 2009-12-06

大学生原本是众多人做追求的一个高度而现在繁荣的大学生正处于尴尬的境地虽然大学生的称谓依然那样地令人向往以至于上千万学子仍拼了命地往这座独木桥上挤而在这美丽光环背后又有多少辛酸和无奈呢在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原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早已告别老式的60分及格模式,但事实并非我们所愿在大学里面有4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说不清”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5%的学生说自己的大学生活就是在“混日子”,打牌、喝酒、逃课、上网玩游戏、谈恋已成为他们上大学的主要内容。

而面对待业的日子,我们是否懂得了什么是悲哀吗?回想上学的岁月,是否真正学会什么叫快乐?!一喜一忧已经是两个世界,人生真的没有回头路!

大学生就真的是一筹莫展一无是处了吗答案当然是NO!

这个问题上蔡银寅同学给80后做了范例无论出书还是“上书”都是他热衷于经济学研究的自然追求。没有被大学里另一股不良风气所感染而是在学好本专业的情况下积极研究自己喜欢的专业并能学以致用非常值得现代大学生学习。

以下是我就“蔡银寅现象”,采访得到的大学生话语实录:

南京钟山学院新闻系罗同学:“不是我们不去做,只是我们做的和理想中差距太大,当然我也不可能成为英雄,也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我们不满足现状却又迷失自己。不仅是教育体制造就我们的高分低能,更可能的就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路该怎么走才是对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英语系胡同学:“蔡银寅就是我们学校的但在学校里并没有很多像他这样热衷学习思想上进的同学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也并没有因为他的行动而想去改变自己原先的路子还是‘混日子’。”

南京艺术学院谢同学:“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没有学到本领改善生活现状的欲望。上大学只是因为大家都说上大学好家长让你上的。说能吃饱饭所以你听话了想想国家大力培养大学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我们有本事创业改变中国还是毕了业就伸手要工作要待遇。当社会在抱怨现代大学生一代不如一代像蔡银寅这样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

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埋怨社会、埋怨家庭、埋怨命运。努力塌实地向自己的目标进发你会发现无论你在哪个阶段都是最快乐的。如果还没有自己的目标那么现在就开始关心周围还有很多不完美不合谐有很多事是你可以改进的。

翘首期待吧。“蔡银寅”式的有抱负有理想的好青年正在崛起。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精彩人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