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不教本科生这很糟糕

作者:葛熔金来源:东方早报 2009-12-06

3月28日下午,来杭州发布“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大会”召开消息的丘成桐在接受早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对数学教学、“奥数热”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高校教师的责任感减退

“在美国,导师评语对推荐学生到名牌大学会起关键作用,但我接触的很多国际知名数学家,对内地高校导师的推荐‘评语’并不太关注。”丘成桐表示,原因是目前部分国内高校教师的责任感在减退,“他们不得不通过其他办法获取学生的学习能力证明,比如毕业论文。”

“有些教授教学生,却从不见面,也不相往来。”丘成桐说,有一年,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了一位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但当向北大核实其身份时,数学系26位资深教授竟都不认识这名学生,直到询问一位副教授时,才得知这名学生确为北大数学系的优秀学生。

“作为导师,应该不断向学生‘喷烟’,直到点燃学生心里的火苗!对自己带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甚至没见过,怎么能有准确真实的‘评语’呢?不过,这个责任与体制也有关系。在国内,一些知名教授都要为各种荣誉、评院士烦恼,大大影响了专业研究时间,与学生见面、指点的时间更少。有些教授甚至表示专注研究,对教本科生缺乏兴趣,我认为这非常糟糕。”丘成桐坦言。

在国内出国深造的学生中,丘成桐表示最欣赏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近来浙江大学的学生,“比较严谨、老实、诚恳”。而北京大学学生会认为自己是顶尖院校的学生而自满,但在国外碰到其他国家的优秀学生,稍微不如人家,就容易自卑,产生极端心理,“这是在培养中存在问题导致的。”“奥数投机”

“在国外,奥数不过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学生凭兴趣参加,有时会培养出极为杰出的数学家,但内地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金奖后成为国际一流数学家的,我至今没有发现过,大概是因为国内名牌院校对奥数金牌获得者破格免试录取,让很多学生并不是因为兴趣而学习数学,而成为‘投机客’。”丘成桐表示。

丘成桐表示,中国众多家长对“奥数”的痴迷超过了他的想象,一些家长甚至不惜压制孩子的其他兴趣。“名牌大学对‘奥数’优胜者免试入学的诱惑,正蚕食着家长的心智,使他们用强硬手段扼杀天才,这不单在数学方面,而是各个领域的。”他告诉早报记者,孩子在“奥数”上投入过多精力,往往减少甚至荒废其他学业,成长就不够健全。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样的孩子也不可能成为一流数学家。

丘成桐呼吁,家长应尽可能从培养兴趣、增加自信心方面着手,不要施压、强迫,“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很多学习资料可以查到,只要培养了兴趣,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精彩人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