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00多天,伤感的毕业歌将在各个大学校园响起。本科生毕业生们有的选择念研,有的继续奋战准备明年考研,有的选择就业……我却选择既不深造,也不就业,而是想继续“赖”在学校。
我爸妈每月的工资总和大概是4000块钱。
按照我老家的消费水平,这个数目不算多也不算太少,但我也知道,供我上大学的钱,都是爸妈多年来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我小时候很乖,所以爸妈一直都很信任我。所以在毕业前我向他们提出想继续留在学校的时候,爸妈虽然有些焦虑,但也没有表示反对。我告诉他们,我想留在学校复习半年,等年底考本校的研究生。
老实说,我从跨进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就再也没有好好地学习过,虽然混到了学位,但学的东西全忘了。虽然我大学四年学得不怎么好,但好歹学校的招牌不错,我脑子也不笨,所以还是有不少单位想要我。可我没去,因为那些公司都在外地。我这人特别爱面子,生怕去外地工作的话会被老家的人看扁。
说句真心话,我很喜欢学校——只要不去想那些令我不愉快的事,不去想别人在背后对我的嘲笑。学校里生活成本很低:不用交房租,不用交上网费,食堂的饭菜也比外面要便宜很多;运动设施齐全,网络资源丰富;有时会去图书馆看书;每天傍晚都会和几个固定的球友去篮球场打球。这种生活很单纯,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瓜葛。”
我之所以选择“赖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女朋友。她小我一级,那是我的初恋,所以很珍惜。
我的童年太短暂了,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三,我从没有痛痛快快地玩过,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那时候,老师、家人都觉得我是个乖孩子。其实不是,我心里的真实想法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那么用功地读书并不是出于兴趣,而是为了不给家里人丢脸、不让自己丢面子。我把童年时的贪玩心理一直压抑到大学才释放了出来。我并不笨,如果我在大学里能好好读书,本科毕业就直接保送研究生了,现在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阿伟
阿伟:
你的“赖校”的理由十分复杂:贪恋学校的环境、找工作挑剔、等女朋友一起离校……大学作为学生时代的“终点站”,走出校园必然意味着要走进社会去迎接挑战,大学之所以被誉为“象牙塔”,除了学术高地的地位之外,也因为大学大多都是封闭地孤立于社会之外。你打着“贪恋学校的环境、找工作挑剔、等女朋友一起离校”的幌子,而“赖”在校园内不愿离开,其中固然有对学生时代难以割舍的留恋,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因为不敢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因此本能地逃避困难,不愿意失去学校的庇护。
“赖校族”换一个词语来描述这种现象,则要容易理解得多——“啃老族”。所谓“啃老族”,主要指已经成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像你一样靠“啃老”过活。如果说父母身边的“啃老族”,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文化低、技能差,找不到合适工作的话,“赖”在大学校园内“啃老”的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之所以放弃就业而心安理得地“啃老”,更多的还是由于那种狭隘的优越感所导致的片面择业观所致。此类现象值得引起学校方面的重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选择就业。
困难和压力是人人所必须面对的,而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前提是自己必须去迎接挑战、主动出击。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无论“赖”在父母身边,还是“赖”在大学校园,“赖”是永远“赖”不到任何机遇的。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