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必成:追寻心中的“大我”

作者:雷书田来源:中青亮点 2009-12-06

2016年3月末的一天,坐在中央电视台录播间门口的凳子上,楼必成显得有点沉默。白岩松走过来,扶着他的肩膀,低声问,需要帮助吗?

楼必成有点结巴地说,没事,这么多年了,我习惯自己站起来……

白岩松笑了笑,表示理解。还有两个小时,北京市十大志愿者评选揭晓晚会就要开始,现场会有白岩松对楼必成的专访。

刚才在录播间里,收不到手机信号,现在楼必成的手机一刻不停地响着,来电的问题只有一个:你入选了吗?

楼必成知道,他代表的是号称亚洲第一社区的北京天通苑,在那里,他的网名“大红鹰”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太多人关注着今天,关注着即将开始的晚会。

得病后,他曾经对人生感到绝望

“我曾经对人生感到过绝望。”楼必成平静地说。

楼必成是孤儿,浙江金华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曾在北辰集团从事IT技术和管理工作。2000年,他跳槽到了一家私营企业,之后,在天通苑买了房,开始了“背房族”充满压力和期待的人生。

2002年春节,楼必成回老家探亲,髋部被汽车撞了一下,当时觉得问题不大。两个月后,剧烈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止工作。经诊断,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是免疫系统的疾病,患者的股骨头很容易发生坏死。那场似乎不严重的车祸,给楼必成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那一年,他才29岁,正是事业刚刚步入高潮的时期,太多的机会与诱惑展现在他的眼前,然而,他却不得不在病榻上忍受煎熬。

楼必成的妻子在北京南三环外工作,周日无休,天通苑则在北五环外3公里,当时公交非常不方便,他们一个月才能见上一面,见面要穿越整个北京城。不在北京生活的人很难想象这是怎样艰难的一段行程。

他们的屋子很小,而在楼必成看来,屋子却是那样的空旷。病最重的时候,他每次下床要花30分钟以上的时间,坐到轮椅里同样要花30分钟。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屋子里的24小时,仿佛自己已经被世界所遗弃。房贷还没有还清,看病还要花钱,但他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每次想到明天,楼必成都有崩溃的感觉。

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这样倒霉的事会让我遇上?好强的楼必成在命运的不公中,愤怒、自卑、郁闷、苦痛和抱怨着,整整三个多月,他一遍遍地在心中写着“绝望”两个字。

什么是绝望?绝望是杜绝一切幻想,是不再使用可能、也许、明天这样的字眼,是痛彻心肺之后的那份冷静与清醒。绝望的感受既可能彻底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也可能激发出一个男人真正的勇气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怎样的彻悟与坚韧?

后来,楼必成想起了过去的经历:自己从小到大都很少流眼泪,即使是父母去世,他都没有哭泣。别人诧异地说:这个孩子是不是太冷血了?然而,每次与小朋友打架输了的时候,楼必成都会流泪,因为他不服气,他绝不屈服,绝不承认失败。

“在人的一生中,谁都会摊上个事,这是无法选择的,只有去面对。”楼必成轻轻地说着,带着“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那份感慨。

他用诚意唤醒“睡城”

楼必成想,与其在家里生闷气,不如出去做一点事情,哪怕没有报酬,哪怕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心境。

2003年的天通苑,堪称荒凉。由于离城区远,交通不便,入住率很低。从天通苑到立水桥只有两公里的距离,有时居然会堵上两个小时的车,更别说去远一点的地方了。对于天通苑的上班族来说,只能早出晚归,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没精力去关心社区建设,大家把天通苑叫做“睡城”,意思是在这里除了睡觉,什么也干不了。

如何让“睡城”苏醒?楼必成与几个热心人开始谋划建设社区网站。

那时,楼必成的病情刚有所平缓,走路仍很困难,根本坐不了。于是,他在圈椅的靠背上堆满枕头,用枕头支撑着,勉强“靠”在电脑前工作。时间一长,他浑身都是麻的,但楼必成作为社区网站的系统管理员,一干就是三年。

社区网上,他的网名“大红鹰”开始为人所知,很少有人知道,在每一个帖子背后,楼必成付出了多少辛勤与坚持

有了社区网,彼此不认识的邻居有了交流的平台,大家在这里成了朋友。2016年,黑客入侵,网站停止运营了几天,其间许多业主打来电话,有的业主居然在电话中哭出了声。社区网成了天通苑业主们的精神家园。2016年网站成立的周年大会上,居然有800多名网友参与,甚至不住天通苑的人也来了。这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要想真正唤醒“睡城”,仅有线上的交流还不够,还要有线下的工作。楼必成看到当时天通苑的一些物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业主又没有时间与物业公司沟通,于是,他从人们最关心的“维权”入手,帮助业主与物业公司协商、沟通和解决问题。

从空气污染到自来水质量,从环境卫生到社区安全……楼必成默默无闻地努力着。刚开始,物业公司对“维权”有抵触心理,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很不礼貌,但随着沟通的深入,他们渐渐被楼必成的诚意所感动。

“公益的本质是和谐。”这是楼必成最说的话。在“维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对立的情况,有时业主和物业公司都不够冷静,这就需要更多沟通,使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以地铁5号线建设为例,设计时没有考虑天通苑一部分住户出行的情况,因此停靠站比较少,如果增加一站,将为大家提供很多的方便。但如何才能将意见反映上去呢?楼必成分别找到了物业公司和业主,征集了万人签名的感谢信,甚至争取到了保安队成员的全力支持。数百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共同呼吁,终于,5号线的设计方案被修改。这一案例,成为合理反映民情获得政府关注并最终解决问题的典范。

2016年,楼必成组织了外地父母同乡会,同年,天通苑社区民间大型文艺晚会举办;之后,举办了“超级邻声”歌唱大赛、天通苑超级足球联赛、天通苑IT联盟成立、社区居民义务植树活动、亲子教育系列公益讲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建立社区公益图书馆……

一个个身边的故事,感动着天通苑,曾经的睡城渐渐苏醒过来。

公益是文明的力量

手机里有几百个电话,却没有一个是邻居的;认识很多人,却叫不出邻居的名字;可以去敲陌生客户的门,却不会去敲熟悉邻居的门,这是现代人生活的悖论。

面对这样的悖论,楼必成也曾反复地思考,或许是大家缺乏安全感,或许是今天人们的功利心过强,或许是工作压力太大。从哪个角度来解释,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却都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一次,在组织社区居民义务植树时,楼必成参观了附近的国学院,这使他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很快,他组织了社区居民参观国学班的活动。

楼必成感悟到: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有的扶危济困、互相关爱等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正在失去,虽然,盲目地去恢复传统并不现实,但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确实太需要树立一些价值观的东西。其中,公益正是链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的一环,公益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定位自我价值,通过公益价值观的建立,可以使历史与现时更完美地结合起来。

当美国政府考虑降低遗产税时,美国通用电器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我感到很恶心。”他认为,遗产税的降低会鼓励富翁将资产留给孩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贵族阶层,导致下一代人的竞争不公平。他认为,成功者必须把收入捐献给社会,这既有利于后人,也有利于社会。

并不是只有富豪才这么想,许多美国的普通人都会自觉地将他的一部分收入捐赠出来,捐赠在美国成了一种文化,家长会鼓励孩子把自己不用的玩具和图书捐赠给其他人,而成人更会将捐赠看成是一种美德。

事实证明,在今天,每个发达国家都拥有着发达的公益文明,公益文明反映着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的程度。一个民族,要想真正走向富强繁荣,仅有物质财富的积累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公益文化作为基础,否则就永远也走不出富而不强、繁而不荣的怪圈。

用公益建设文明,为了这个理想,2016年12月,楼必成等人发起并成立了社区志愿组织:昌平区志愿者协会天通苑分会。仅仅一个多月,他们就收到了300多份申请表。公益的旗帜,在曾经的睡城上飘扬起来了。

从为了寻求自我的解脱,到以公益为自我,再到用公益来建设文明,楼必成在追寻“大我”之路上不断地前行着。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精彩人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