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秦思源,是中英混血儿,虽个子不高,但十分精干。他的外婆和姥爷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名人,也许是遗传缘故,他从小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以及中国近现代史都有一定了解。秦思源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果只闻其声,你会认为他是个地道的“北京人”。
1979年,年幼的秦思源来到北京,在什刹海体校学习中国武术。后来,年仅11岁的他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小子》中出演角色。他回忆当时情景说:“拍电影很辛苦,一个镜头要拍摄很多次,弄不好会伤筋动骨。有一次,拍摄武打场面时,由于不小心,腿一下子磕在地上,当时鲜血直流,但还是咬着牙坚持拍完那场戏。正是这段有趣又痛苦的经历,使自己的童年有些值得纪念的回忆,圆了当明星的梦。”几年后,秦思源回英国读中学,读完中学考大学。聪明伶俐的他,考上了爱丁堡大学电脑系,当时该系世界排名第三,很多同学相当羡慕他。一个学期后,秦思源做出一个令周围人不解的举动:退学重新考大学。秦思源回忆说:“上电脑专业后,发现自己毫无兴趣,学习电脑专业知识成了一种负担。相反,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我考入了英国亚非学院,主攻东方文化。”
大学毕业后,秦思源又来到北京,那时他常去圆明园艺术村结交一些民间艺人。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正是中国摇滚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北京刮起了一股乐队“风暴”。出于对摇滚的热爱,秦思源和几位民间艺人组建了“穴位”乐队,“穴位”寓意触动神经、唤起良知,他任主唱,并在公开出版的《摇滚北京2》中发表过《微不足道》等歌曲。两年半后,由于种种原因,穴位乐队解散了。至今,秦思源每每回忆起当年情景,仍唏嘘不已,因为他还有十几首好歌没有来得及发片,从此埋没在音乐的海洋里,只有自己偶尔感慨时哼唱。秦思源最喜欢崔健的音乐,他说:“崔健的音乐既有民族内涵,又有独特的音乐元素,歌词也很有分量。当年,崔健在欧美巡演,刮起了一阵中国摇滚风暴,这才是成功的歌者。”崔健对穴位乐队曾评价道:“穴位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之一,可惜他们没有太多机会露面。”
乐队解散后,秦思源回到英国。当时,大英图书馆正要招聘一名熟悉中国文化的管理人员,招聘条件是能讲中文,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求职面试时,秦思源流利的汉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令招聘人员惊讶不已,他顺利被聘用。在大英图书馆工作四年多时间里,他潜心研究敦煌文化,并参与了大英图书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合作的一系列项目。2002年初,秦思源再次来到北京,这次他出任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艺术总监一职,并参与了“都市发声”项目。
去年10月,英国文化协会和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举办了具有先锋实验性的“都市发声”环境音乐项目。四位顶级英国环境音乐大师布莱恩。伊诺、大卫。托普、克里弗。贝尔和彼得。科萨克来到北京,在北京多个地点安装声音装置,展示他们耳朵里现代北京的声音。作为该项目文化顾问的秦思源说,每个城市都有不断发展的历史,考古学家可以靠文物了解历史,但是城市声音历史,如不加以及时记录就无法保存下来。像以前北京胡同里的吆喝声、鸽哨声等等,如果不系统地记录下来就没有办法保留。“在中国尝试这种具有实验先锋性的活动,其目的不仅是探讨声音与人本身的关系,更是为了启发中国人储存自己的一分生活记忆,保留自己的生活文化遗产”。
最近,秦思源辞去了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艺术总监的职务,跳槽到某国外艺术中心驻京办事处当艺术策划总监。他说,之所以辞去月薪不菲的工作,就是想找一个理想的平台,做绘画、雕塑、时装展览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小时侯,自己觉得幸福就是有一套别墅,一个美丽的妻子,有一辆名车,有一群可爱的狗狗。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幸福的真谛——当你的职业理想真正实现时,才感觉活着有意义,才能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