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为他人?—,读《活着为自己快乐》

作者:涟漪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9-05-17

初见书名,还以为是余华《活着》的续本,读过之后才发现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小说作者以女性细腻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其对情、女性、婚姻的观点,选取了几种不同性格的女性在处理离婚现象时所采用的不同方式作为对其基本观点的例证,结论是:无论是怎样性格的女人,她们都会因女性的本能而一心为了家庭、为了丈夫去奉献自己的一切,而最终的下场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丈夫们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年轻还是年老、英俊潇洒还是相貌平平,都无一例外地有了外遇。而丈夫们所找的这些第三者们在妻子们的眼中也并不比自己强到哪里去,于是妻子们开始疯狂的报复,想尽各种手段,有的号召亲友把丈夫捉*在床,有的企图雇佣私家侦探调查丈夫的财产,有的大肆宣扬丈夫的丑闻弄得邻里皆知,而这种报复的结果并不能使丈夫回心转意,反而成为加速感情破裂的催化剂。妻子们不约而同的在叩问:“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他为什么要和我离婚?”“这么多年感情,孩子都那么大了,他说离就离,就真的割舍得下?”可惜的是作者在书中自始至终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得答案,而只是给女性朋友们指明了一种生活态度,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活着是为了自己快乐,哪能仅仅是为了让别人不痛快?要是为了仇恨而活着,鲜嫩的心天天在油锅里煎似的,那不使活着是熬着,那种日子跟噩梦没两样,而且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那还不如死了呢。”

诚然,人是该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活着,为了让别人不痛快的活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不让自己痛快的活。我们很难想象到那些整天让复仇的思想充满自己内心的人,可以在复仇得逞的那一天到来之际仰天长笑、并感受到毕生的快乐,因为在复仇的过程中,他的心血、他的生活、他的青春也将随着仇恨的消失而一同耗尽,因此这样的人即使在愿望达成之后怎么可能还会感受到快乐?他所得到的只能是仇人的痛苦和对他更深的仇恨,正所谓“怨家宜解不宜结”,报复只能使仇恨演变得愈发刻骨铭心、甚至会延伸到几代人的思想之中。可是,人活着真的就只是为了自己快乐吗?人不是为了让别人不痛快而活,但是同样的,人也绝不能够自私的只为自己的快乐而活,更多的、至少是在生活中有一半还应是为了他人的快乐而活,只有这样人才能够得到彻底的快乐。

本书中,作者共刻画了五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孙晓林、柳紫玉、姐姐、欢欢和作者自己。书中作者是一个婚姻问题方面的杂志社记者,职业的关系使她几乎成为了一个了离婚问题咨询专家,所有遇到婚姻危机的亲戚朋友们都要找她谈心,让她出点子,因此她对离婚这一类的事情看的很透、也看的很开,当所有找她谈心的亲戚朋友们问题该怎么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她总是建议说“离吧,这年头谁离开谁活不了?”“人活着要为自己快乐”,“凡事要往前看”,由此可见,作者始终是抱着一种劝散不劝合得态度,她主张女性要摆脱摇摇欲坠的婚姻家庭的束缚,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但是,仔细分析书中的几个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对自己的丈夫都不存在物质方面的依赖,比如:作者没有交代孙晓林的身份背景,只说她是作者的同学,想来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学历和知识积累,能够拥有一份良好的工作和稳定的工资,因此可以说孙晓林能够做到物质上的独立;柳紫玉是一个大学的副教授,生活上更不存在对丈夫的依赖问题;姐姐虽然嫁到农村,但是调到城市以后也能够凭自己的双手满足家庭自给;欢欢凭借自身的华丽外表自然也不愁吃穿。既然这样,为什么她们最终都会走到与丈夫离婚的道路上呢?作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她们是在精神上长期对丈夫有所依赖和寄托,因此在当丈夫有了外遇或是提出离婚或是抛妻弃子突然失踪的时候,会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会作出极端冲动的行为,进一步加速夫妻之间的感情破裂,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离婚局面。

女性与男性相比较而言,在感情问题的处理方面女性更缺少快刀斩乱麻的勇气。她们往往首先会考虑到离婚对孩子的未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会怀念与丈夫在一起时的甜蜜时光,此外还会为自己将来所要面对的独立生活而担忧,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动摇女性离婚信念的主导因素,因此即便是丈夫已做出了不可挽回的错事使自己内心对丈夫恨之入骨,或是已经铁下心肠与自己分道扬镳,她们仍会不顾一切的想尽办法试图去挽回丈夫的心。而男性在感情问题上则没有这许多的牵挂,唯一能让他们割舍不下的也许就只有孩子,家产、多年的夫妻感情等等他们都是可以果断放弃的东西,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未来生活、自己的快乐。也许正是从女性与男性的差异的比较中,作者才提出了号召女性勇于摆脱垂死婚姻的束缚,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去生活,不要再为过去的感情和生活所拖累,要勇于面对新的、独立的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摆脱对男性的依赖。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女性自身在社会中的物质独立与精神独立地位,她以女性的视角对男权社会独断、自私、唯我的一面进行了批判,并希望以女性的精神独立生存与男权社会进行抗争,号召女性能够人情男性和生活的本质,一定要为自己的快乐而生活。在人类文明的低级阶段,男性以其优越的机体结构和充沛的体力占据着社会的优势地位,但是随着其后漫长的文明演变,男性肩上的生存重负实际上已由女性更多地分担过去,此前得于生存重负的男性优势已失去相应的优势根据,但是男性仍拒绝从优势中推出,他们借助于既有的优势扮演了使这种优势权利化、习惯化的角色,建构男权社会精神,使女性在精神上、下意识的对男性具有本能的依赖,女性一直以牺牲自己与男性的平等地位为代价而换得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因此适度的强调、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以一味的批判男性权利和男性意识、盲目的强化女性地位而忽视对女性地位下降原因的自我检讨也是不可取的。

可以说书中所举的所有离婚案例都只是我们现代社会中的非主流现象,作者把它们压缩在一个有限的舞台空间,无非只是要它们为全书主题服务,但是作者却把这些现象从幕后提到台前,把女性地位的丧失全部归咎于男性的唯我和自私,而没有针对女性自身做严谨的自我反省,因此使得在阅读本书的时候,笔者偶尔会感受到女性在处理事情时的无理取闹和不理智。公允的讲,女性自身地位下降、遭到婚姻的遗弃,除了受到男权社会精神压迫的影响之外,其自身也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尽管前面提到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早已分担了一定的生存重负,但是从心理和体能等方面女性也确实仍然在扮演着弱者的角色,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女性在自我独立的同时,仍然应该考虑并理解男性面对生活和事业双重的重压。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句话叫做“婚姻要懂得悉心经营”,不然当爱情和激情被生活的琐事渐渐磨平的时候,得不到悉心经营的婚姻就会变成一潭没有生气的死水。当然这种经营一定要是双方的,否则一方的苦心经营仍然收不到期待的效果。作者在批判男性一方失职的同时,还应该号召女性进行自我检讨。在书中,笔者看到了妻子们纷纷的指责丈夫没有责任感,为了新欢可以抛弃多年的感情,但是她们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丈夫感情转移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妻子们在生活上逐渐把目光从丈夫的身上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在事业上不但不能使自己融入到丈夫的事业中去、帮助他们分担一些具体的工作,同时又不能理解丈夫的工作压力、没有在心灵上给予他们以精神的慰藉。这样,不懂得经营婚姻的妻子们在家庭中就充分扮演了全职“保姆”的角色,她们只一味的认为,每天照顾好家庭成员的食宿、整理好房间内务、做好主妇本分就是尽了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丈夫如果不能理解她们所做的一切,不能以相等的时间和精力来补偿妻子所做的奉献,还要背着自己有外遇就是绝对不能原谅的事情。妻子们错了,实施上丈夫们需要的并不是这样一个“保姆”,妻子在她们眼中应该是扮演着三重的角色,她们不仅应该是自己的妻子,还应该是知心的朋友、甚至是工作的伙伴。

当爱情的火花被岁月的流失消磨殆尽的时候,它就要转变成另一种方式来维持婚姻,那就是血肉亲情,这种亲情就如同左手与右手的关系,作者在书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摸着情人的手,好像回到十八九;摸着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摸右手。可是时间的流水谁都抵挡不住,十八九照样还得回到左手摸右手!别看左手摸右手没啥感觉,可真砍掉一只试试?不疼得你昏死过去才怪!”当亲情代替爱情存在的时候,你可以觉得觉得对方很烦,有无对你来说都不所谓,甚至恨不得对方马上消失,可是当对方真的突然消失的时候,你会恍然大悟仿佛自己失去了一切,只有这样的婚姻才叫作真正的婚姻,只有经过了如此考验的婚姻才能走的长久,倘若经历了这样的经营和反省之后,夫妻双方感觉不到亲情的存在,那么这段婚姻也确实走到了尽头,再继续维持下去也许也真的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在面对婚姻危机的时候,双方还要相互的冷静思考一下,给对方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盲目、武断的下结论或是作出过激的行动都无益于婚姻的维系,造成无法挽救的局面的同时,也会给双方造成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伤害。

离婚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也许其产生的原因是多重的,笔者这里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作者所提出的“活着为自己快乐”的观点笔者认为是有失偏颇的。只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活着的人是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的,只有真心奉献,用心去与人沟通和交流才能取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真诚友情、爱情乃至亲情,这样的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快乐,同时也是为了别人快乐,这两种快乐是相互的、密不可分的。

活着,为自己快乐 作者:静心

妻子和婆婆跟踪丈夫,发现丈夫赤身裸体地藏在别的女人的衣柜里;当年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20年后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一对少男少女在公共汽车上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