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导读】生命是一种境界。每个人都有自已生存的权力与活着的方式。活着只是一种手段,并非是终极的目标,人生的目标是实现理想与价值。然而,在通往这条终极目标的道路上,脆弱的生命却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与磨难。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面对困难,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支撑人生信念的惟有精神,一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信念。
世界第四大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1958年9月22日生于意大利拉亚蒂科,从小就对音乐非常敏感。7岁时开始学钢琴,随后又学长笛、萨克管。波切利自小是一个弱视儿童,12岁那年,一次踢足球的意外使他双眼全盲。他整天闷闷不乐,到最后,甚至用绝食来抗议命运对他的不公……
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得到的却是他声嘶力竭的咆哮:“这么美的世界,我却再也看不见……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无声无息地死去,还能做什么?我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时,寡言少语的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母亲没有听清楚自己丈夫对儿子说了什么,但她惊异地发现儿子的泪水戛然而止。
第二天,她发现儿子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门,回到了孩子们中间。他来到了波洛尼亚盲人学校,靠“点字乐谱”重新学起音乐。他学习非常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比萨大学法律系。在大学的四年里,他一边学法律,一边勤练吹拉弹唱,并在课余到一家酒吧兼职弹琴唱歌,自己挣钱交学费。
30岁那年,他幸运地成了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1994年,他应邀参加帕瓦罗蒂的个人慈善音乐会,与大师同台演唱。他在获得“圣莫雷音乐节最佳新人奖”后,各种世界级音乐奖都朝他砸来,从1995年至今,几乎所有重要场合都有他出现……现在,他是卢卡博凯里尼音乐学院的院长,同时还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仅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咏叹调》就在全球售出了两千多万张。
2016年秋天,在他的49岁生日宴会上,波切利凑近父亲的耳朵,轻声说: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你的耳语改变了我的人生———37年前是你凑在我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后来,我有过多少次责怨、气馁和胆怯,这句话就在我耳边回响了多少次……
“让世界看见你”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久久的让我回味。“让世界看见你”,这就是人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力量去开拓,要用热情去耕耘,要用希望去播种,要用血汗去浇灌,勇于改变人生,改变命运,改变自我,抓住机遇去战胜生命中的懦弱与不幸。
生命是一种境界。每个人都有自已生存的权力与活着的方式。活着只是一种手段,并非是终极的目标,人生的目标是实现理想与价值。然而,在通往这条终极目标的道路上,脆弱的生命却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与磨难。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面对困难,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支撑人生信念的惟有精神,一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信念。央视有句著名的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阐明了每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座标,就可以有什么样的作为。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短短几十个春秋里,想做到让世界看见你并非易事,这需要我们付出千百倍的努力,超乎常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去挑战命运,超越痛苦,超越磨难,超越生命,创造辉煌。
《周易·乾卦》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释义为: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自强不息,就是告诫世人,要珍惜时光,珍惜生命,顽强抗争,勤奋进取。只有不断积极拼搏,端正人生态度,勇于同命运抗争,才能真正做到“天人合一”。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失去聆听能力后发出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豪言壮语。他用《命运》之曲谱写了自己生命的辉煌,用不屈于命运的方式让全世界人看见了他的身影。
“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这句话辩证地点明了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上可以另僻溪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改变我们对生存认识的思维方式,蕴含着人生的深刻哲理。
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可否让我们以各自生存的方式,在平凡的岗位上放大我们的生命,创造出生命的辉煌?诚然,我们不能成为一艘乘风破浪的轮船,我们可以成为一座灯塔,耸立在茫茫的大海里,为船儿的扬帆指明方向;我们不能成为一座巍娥屹立的高山,我们可以长成高山上的一棵翠松,为这清凉的世界添一点绿意,增一道亮丽的风彩;我们不能成为光芒四射的太阳,我们可以幻化成一弯明月,为世界添加一份光亮,驱走漫漫长夜的黑暗。如果我们真的只是一段枯木,那么,可否做最后一次的燃烧,在燃烧中化为一支火炬,让生命之光更加璀灿?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我想,以这样思维诠释“让世界看见你”的内涵,就是心底那份历经奋斗之后的坦然。只要我们努力了,倘若这世界依然看不见我们,我们也将于心无憾。
安德烈·波切利简介
安德烈·波切利 (ANDREA BOCELLI,1958.9.22— )是意大利新近升起的男高音。他双目失明,却拥有一副好嗓子。1958年9月22日,波切利生于意大利拉亚蒂科,从小就对音乐非常敏感。7岁时开始学钢琴,随后又学长笛、萨克管。小小年纪就对歌剧特别感兴趣。
波切利自小是一个弱视儿童,12岁时,一次踢足球的意外,使他双眼全盲,但他不自暴自弃,坚持学唱。原因在于,37年前父亲凑在他的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波切利毕业于比萨大学,取得法律博士学位,做了一年的法律工作,30岁才开始学声乐。他的第一位声乐老师是贝塔里尼,三年后又随柯莱里学唱,帕瓦罗蒂在歌唱上也给过他重要的意见:“记住要唱得柔和,不要强迫用嗓……”,至今他像说话似的歌唱就是受到帕瓦罗蒂的启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意大利著名摇滚歌手佐凯洛听到波切利的演唱,大为欣赏,立即联同他唱《求主怜悯歌》,即获得1993年圣雷莫音乐节最佳新人奖。
1994年,他首张个人专辑《宁静的夜海》再获得圣雷莫音乐节大奖,打进了意大利流行榜十大之一,他与莎拉·布莱曼灌唱的《告别的时刻》一曲,更是盛兴一时,成为欧洲流行榜冠军歌,奠定了他的国际流行歌手的地位。
1994年,他应邀参与在摩德纳举行的帕瓦罗蒂与流行群星音乐会的演出,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继《意大利之旅》之后,1997年他推出《浪漫曲》,以崭新的演绎方法突破了古典、流行的界限,雄踞荷兰、比利时、瑞典、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流行榜。其实,波切利是学Bel Canto的,却以Pop闯进乐坛,而且搞出了名堂。
"我认为流行音乐在我的古典音乐事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即使如卡鲁索、吉利等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曾唱过流行歌曲啊。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剧院观赏歌剧。"波切利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
波切利在他的《歌剧咏叹调集》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大胆与能力,所选唱的曲目都是传统男高音中最难唱和最富于技巧性的咏叹调,有普契尼"冰冷的小手"(《艺术家的生涯》)、奇妙的和谐、"今夜星光灿烂 "(《托斯卡》)、"再见吧,可爱的家"(《蝴蝶夫人》);威尔第的"美女如云"(《弄臣》);比才的"花之歌"(《卡门》)等,一个新秀能将这些沉重的咏叹调"啃"下来已算不错,唱法也比较正统、自然、舒服,始终保持着柔和的音色和稳定的声音,不过重也不太冲,听来令人放心。
他高声区的CLOSE是采用母音变圆变暗的唱法,有很强的穿透力,混合共鸣使用得很好,也就是说他的CLOSE给人的感觉声音是从胸、腹中发出的。如他带有胸声唱出9个HIGH C的"多么快乐的一天",有着帕瓦罗蒂的影子。
波切利得奖纪录:1998美国告示牌杂志最新年度大奖双冠军;世界音乐类最佳艺人,古典音乐类最佳艺人。1999格莱美奖最佳新人奖提名,1999新曲《THE PRAYER》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声带歌曲》提名(与席琳狄翁合唱)。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