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为皆可
孔子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作为实践“仁”的要目。日常生活中的视、听、言、动,就是修心养性的用功处,该为不该为、应听不应听、应说不应说,甚至对于“拥有”的取舍,都应有所考量。在此提供四项准则:
第一、所为者,皆为可能者:正当的,对别人有利益的,可以皆大欢喜的,或对人无害的事情,才可以做。《十善业道经》说:“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孔子也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你将作的,虽然可以带来可观的财富,得到高官厚禄,却是不义之事,还是不可以做。莫为了眼前的利益,换来一辈子的不安。
第二、所欲者,皆为可善者:凡是人,都会有欲望。希望自己能够有社会地位,能够事业成就,能够学问渊博,就会督促自己努力,以达到世间的成就。希圣希贤,希望成佛,就会精进修行,而成就出世间功德。佛陀也“不舍诸善法欲”,而于“善法中发勤精进,营助修习”。因此,可以有欲望,但必须是善法欲。
第三、所听者,皆为可闻者:有个哲人向传消息的人说:“你要告诉我的话,要用『真实』、『善意』和『重要』这三个筛子先筛过。如果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就别说了吧!”我们也要有哲人的智慧,选择真实的、善意的及重要的话来听,选择可以增进智慧、经验、哲思的话来听,要拒绝邪说及没有建设性的是非、谣言。
第四、所见者,皆为可观者:有些人居心不良,利用精密的摄影仪器,偷窥、拍照,侵犯他人的隐私;有些人爱看不正当的书报、杂志,留连不正当的声色场所,都是既浪费时间又污染心灵的。要谨记“非礼勿视”的教诫,不要让好奇心强过理智,否则,不仅有损道德,也会误蹈法网。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如果思想行为,能如朗月入怀,光明彻见;视、听、言、动皆能戒惧谨慎,所为、所欲、所听、所见者,皆无不可告人之处,就可以入君子之列了。
第一、所为者,皆为可能者;
第二、所欲者,皆为可善者;
第三、所听者,皆为可闻者;
第四、所见者,皆为可观者。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