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简历表

作者:时间诠释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2-04-27

人生的简历表

那一年,我18岁。只因一件极小的事,一时头脑发热,我决定走出家门去闯闯。

说起来我也没有错,无非是读一些汪国真的诗,也爱信手涂鸦几句,而这一切竟被父亲视为大逆不道。父亲是一个暴躁粗鲁而又传统的农民。在父亲几次声色俱厉的训斥下,我终于怒不可遏地反抗起来,结果我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了。

选择了去北京。在我看来,北京的空气中都飘着诱人的文化气息。不料想,事与愿违,抵京后我才知道,我的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我首先要面对的是生存问题。

为了能生存下去,更为了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我先在苹果园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当小工。每天顶着烈日,汗如雨下地重复着搬砖、翻沙、和灰的单调工作,为了那个在父亲眼中一文不值的文学梦,我忍辱负重。每天傍晚收工之后,我就蜷在闷热的民工房里,啃着馒头,咀嚼着笔下的文字。有几个四川仔时不时地戏弄我,也没有改变我对文学的虔诚与痴迷。

有一天,工头告诉我,一家小报社招聘印刷工人。我想:当印刷工人虽然待遇不高,但总比窝在工地上强,况且,与那些飘着墨香的文字朝夕相处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于是我没有多想,第二天就请了假,激动不已地准备去应聘。我特意洗了个头,换上那件平时舍不得穿的格子上衣。

没想到等我几经周折走进那家报社的大门时,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我面前的应聘者都穿着一色的白衬衣,打着领带,唯独我像一只丑小鸭,寒酸至极。

我正打算逃之夭夭,一位主考官把我们召集起来,准备求职面试。我就这样赶鸭子上架,忐忑不安地进了一个副主编的办公室。

看见我的那一刻,那位副主编显然也是始料不及,他惊愕的眼神让我一下子不知所措。

他随后拿起一张表,让我先当着他的面填好。我忐忑不安地坐了下来浏览完简历表,我的头顿时“嗡”的一声蒙了,那表格中有关大学名称、发表作品情况的内容轻易地击碎了我心中的一切梦想。我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嗫嚅地问:“招印刷工人还需要大学文凭和作品吗?”那位副主编先是一愣,继而温和地说:“你可能搞错了,我们这里招聘的是记者和编辑。”

尴尬的我当时能想到的唯一做法就是夺门而去。可我没有,我告诉他,我喜欢文学,正因为此,我才离家出走,以期望在文学上有所发展。我结结巴巴地讲了一刻多钟,他很耐心地听完,接着从抽屉里拿出另外一张简历表,说:“你如果愿意做一名印刷工人,我今天就破例聘用你,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我摇摇头。“那是因为你对文学的痴迷打动了我。我可以留用你,可我相信,你进了印刷厂以后也很难在文学上有太深的造诣,因为你学习文化的大好时光将会被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消磨殆尽。”

我低下头,心想,现在我应该坐在教室里过着紧张而又有意义的高三生活,可我却如此执迷不悟,我远离校门也许与我想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初衷相抵触。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那位副主编又说:“你可以带上这张表格回去想想,读书还是当工人,填还是不填。”

我揣着那张简历表回到了工地上。见我一副失魂落魄的恍惚样,工头和几个四川仔幸灾乐祸的嘲弄神色也断然收住。他们肯定以为那个开过了头的玩笑对我打击太大了,我才如此沮丧。

我没有理睬他们,那一夜我想了很多。那张特别的简历表一直放在我的胸口,让我眼潮心热,因为我从那上面看到了父亲与工地民工所不曾给予我的理解与尊重,也看到了我狭隘的心灵不曾解读的人生与梦想。

第二天,我义无反顾地坐上了返乡的列车。16年后的今天,当我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且成为一家报社的编辑时,那张简历表仍摊在我的心头,我念念不忘的不是今天的成就,却是当年我迷失时从它上面感受到的那份入肌切肤的温情。

我将一直保存那张简历表,并将它视为我一生的珍藏。也许这在许多人眼中,它真的不算什么,但它却是我人生的第一张简历表,它与我的一生息息相关。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精彩人生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