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些在学习、工作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人,会善意地在心中把同事或同行当成自己的“对头”,那是为了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时刻保持一种进取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心态,在事业上继续“领跑”的地位。许多企业也刻意寻找“对头”,为的是自我加压,忧患在心,学人所长,寻人所精,使自己的经营臻于完善,使自己的产品适应需要,以求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上述两种“对头”的设立,显然有利于个人成长、工作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但是,就像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样,有些人总喜欢乱设“对头”。
比如,某人的意见遭到几个人的批评甚至反对,就会认为:那几个人肯定是串通一气,蓄谋已久,存心来和我作对的,而不会想到人家提出意见是出于公心,是为了工作。因而在以后的日子,就处处警惕提防着那几个人。结果是疑人偷斧,疑团莫释,愈疑愈像。
再比如,某单位的某项举措如果遭到反对,恐怕有人首先考虑的,不是该项举措符合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是有“害群之马”在“作怪”。于是瞪着双眼,密切注视着“风吹草动”,明里暗里专门给自己心中的“对头”小鞋穿。
我们还能够看到,有些人是偏执狂,患有臆想症,习惯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只要是不同的声音,哪怕是善意的、苦口婆心的,都会被斥之为“别有用心”,认为是有人故意在拆台,和自己过不去。
其实,这些人心中的“对头”,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而他们却花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和这个“敌人”作战。应该说,这些“对头”的虚设,使得一种莫名其妙的“警惕”心态和“斗争”精神,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氛围。
很明显,乱设“对头”,不利于工作的进步。应该看到,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是站在公正、友善、诚恳的立场上,对我们的方方面面提出种种批评、意见的,是希望本地、本部门、本单位一天比一天好的。对待不同的声音,即使就是错误的,我们也应该有一种胸怀,从大局出发,从工作出发,从团结出发,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加以对待,而不应该耿耿于怀。
乱设“对头”,还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不利于同事之间建立起正常的友好的关系。我们提倡工作愉快,生活幸福。如果有人总是自我虚设“对头”,然后总处在和“对头”的“战斗”当中,天天乌鸡贼似的看谁都不顺眼,看谁就想整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怎么讲正气,怎么讲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
“对头”设得好,可以充电、励志、鼓气,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而靠捕风捉影、胡乱猜测而“造”出的莫须有的“对头”,于己于人,有百害而无一益。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