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在报纸上,总能不时的看到有关大学生新闻,而这其中,大多是对大学生丑恶现象的揭露,有卖淫的,有傍大款的,有作弊不知羞耻的……天之骄子,其形象正在日益丑化,在当今社会要想真正的找个赞扬大学生的文章,着实不易。不少家长因此对大学失望,不少前辈甚至不屑提起当代的大学生。
难道我们知书识礼的大学生真的就如此的不堪提起?难道我们过千万的大学生整体素质真的世风日下?我们不否认媒体所报道的大学生的丑恶现象的真实性,但无论如何,那只是个体,仅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冰山一角。相对而言,大学生整体素质,对于社会其他群体来说,还是有着其自身的优势的,还是明显的高一层次的。只要你到校园里接触大学学子们,作个真实的调查,我想你心中的那块大石还是会放下来的,你会觉得,中国当代大学生形象,虽没有以前要求的那么好,但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差。
那么,为什么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被扭曲了呢?是什么原因将我们本不算差的大学生群体的形象变成了人们漫骂的对象呢?这其中的根源是什么?
害群之马的存在
诚然,大学生形象之所以被扭曲,是有被扭曲的支点。大学生形象之差之坏,并不是记者民众们的空穴来风。在千万大学生当中,之所以不断有他们的丑恶现象涌现,是因为大学生中的确存在着那么一小部分的害群之马,用大学的眼光看,用社会的要求审视,就是在大学生中的确存在着非大学生的行为。
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人住的地方就可能会有老鼠,有老鼠的地方就会有老鼠屎,有老鼠屎的地方,也就可能会弄脏一锅汤。在庞大的大学生军团中,出现一两个害群之马,成为弄脏一锅好汤的老鼠屎,这不足为奇。这相对于任何一个大的群体来说,都是难以避免的定律,就像崇高的教师队伍中也有禽兽般的老师一样,就像公务员队伍中总有腐败巨贪的存在一般,在庞大的大学生队伍中,出现个马加爵什么的也是正常。
害群之马不可杜绝,老鼠屎弄脏好汤就不可能避免。汤被弄脏了,但这汤本身却是好的,我们不能因为一颗老鼠,而下定论说整锅汤及其汤料都是臭的。因此,大学生形象被扭曲,是这不可避免的害群之马的存在,而这害群之马形成的假象,已让人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让人们看不到大学生的真实现象,看不到大学生形象的本来面目。
扩招惹的祸
害群之马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大学生不断增多的话,大学生里的害群之马自然也就会增多,那么大学生的丑恶现象也就当然的要增多了。此时,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丑恶现象增多的前提下又如何能得到真正的理解?而在98年开始的扩招,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使我们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基数在不断扩大同时害群之马亦不断壮大。
我们可以假定,大学生的害群之马都是与大学生总人数成一定比例的,我们假设这为万分之一,那么在八十年代,那在校人数只有一百多万大学生中就只有一百多人,但当扩招之后来到今天时,将这万分之一的比例用在的06年在校大学生人数的1900万时,那大学生的害群之马数量将是多少?这一算就可想而知现在大学生丑恶现象增多的原因了。在丑恶现象成十倍增长的时候,中国就那么大,而且通讯网络和新闻媒体都变得更发达,所谓的“坏事不出门,坏事传千理”,也因此可想而知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形象的压力了。
其实,在这种表面看来大学生总体质量下降形象恶化的情况下,把大学生质量与产品质量挂挂钩比喻的话,应该更能说明问题。产品在合格率不变的情况下,产品本身质量或说信誉应该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说,只要坏大学生或不合格的大学生的人数占总大学生人数的比例不变时,我们就不应该说现在的大学生质量变差了,我们就不应该说现在的大学生形象变坏了。
大学门槛降低
扩招之后,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因为高等教育的人数确实是不断的增长,高学历人数占有比例也正逐渐改观,辛勤的学子们高考也不再变得如往一样的艰难,因为大学的门槛降低了。这一方面让国家可以从大学中选拔到更多更好的人才,但另一方面,也会有些混水之鱼跃过降低的门槛进入到大学的校园中,让一些本质不好的不符合大学生条件的人也光荣的成为一名在校大学生。
这些本质不好的混进大学生群体中的小部分人群,便会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个小地雷,时不时被人踩爆或自爆一下,也因此时不时的为大学生的形象和质量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而因为这些负面的,都是人们喜欢交头接耳传的。因此其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至于大学门槛降低之后,大学招了更多更好的人才,他们在各个领域的默默贡献并不是轻易能[被人发现的,单以一个经济的增速或GDP的增长来说明大学生正面的作用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其取得的成绩与效果,是很难让人一目了然,但这造成的本质不好的学生混进大学生群体的恶果却直截了当的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所以,当大学生在整体质量与形象被扭曲时,人们不能忽视的就是其中大学门槛的降低,其中本质较差的人的大量涌入。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