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在中国召开过一次创造学会,日本的创造学家村上信雄走上主席台拿出了一把曲别针,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些曲别针有多少用途?请与会的中国学者回答。
有人说了几十种。
你们能说多少种啊?现在赶快想。
谁觉得自己想得比较多,举手、就一口气说一说。
(下面同学纷纷举手。)
谁觉得自己想得比较多呀?
有没有超过30种的?
还没有。
好,你说。
(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从略。)
大家觉得她的思路是不是比较好哇?
行,给她鼓鼓掌!
你很棒!很聪明!以后一定能有发明创造。
当时在场的一位中国学者说了30多种。
这个日本人说有300多种。然后放了一个幻灯片,证明有300多种。
大家为他热烈鼓掌。
这时台下有人递上来一张条子,上面写道,我明天将发表一个观点,证明这个曲别针可以有无数种用途。于是,他第二天就此作了一个讲演。这个人叫许国泰,他提出的这个方案后来被称为“魔球现象”。
他怎么分析的?他说,按曲别针最基本的解剖,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它的重量是多大,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质地是金属,它的柔软度等一整套因素,把它们都解剖了,列成一个横坐标,一个纵坐标,就是它在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各个方面的用途。
曲别针的重量可以做各种砝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道多少种反应;曲别针可以弯成1、2、3、4、5、6、7、8、9和加减乘除、开方等各种数学符号,演变成所有的数学和物理学公式;曲别针可以弯成英文26个字母,可以是拉丁文,可以是俄文,于是乎,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都能够用曲别针来表现;曲别针是金属,还可以导电;在磁场中有磁性反应;在艺术中,把它绷直了,肯定有琴弦的作用。至于其他的,做成夹子,别针,绳索,挂链,项链,都是在一类中的某一项的亿万种的一种。
许国泰的演说轰动了这个创造学会。
请朋友们不要笑。因为通常人一想曲别针的用途,别针。夹子,绳索,已经觉得自己想得很多了,想出3种已经很了不起了。当我们看到有无数种用途的时候,这才是创造思维的体现。
现在,我要提一个问题了。你——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人——有多少用途呢?
做有无数种用途的人
可惜的是我们有时候不这样看问题。因为他会想我是外语大学的,比如我是学阿拉伯语的,那么我用的范围首先是跟阿拉伯语有关,外贸、外交、翻译、教学,他已经给自己限定了一个范围。人在生活中经常用几十种曲别针的用途来回答曲别针的亿万种用途,对自己也经常这样判断。
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个时刻感觉一下自我的判断,就是你从小到大到现在,你对自己今后有多少种用途,对于社会和人类你能发挥多大作用,这个想象力打开没有?是不是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对自己有了一定的局限和模式?
不要滞留在一个点上
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有时候没有创造力?就在于一个既成的逻辑思维、一个既成的概念局限了我们。
一说曲别针。一个“别”字就让我们想到了“别”这些纸,没有想到更多的。我们做事情,搞科学发明、语言发现也好,外交、学问也好,都要突破这种限定。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就是不要执著,不要滞留,不要停在一个点上。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