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 追索精神与心灵的快乐-解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作者:陶继新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0-08-28

李希贵的新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出版且行销全国之后,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果打开百度、雅虎、新浪、搜狐等网站,点击与之相关的条目,便会呈现出数千以至上万条信息。这与李希贵在教育界越来越大的影响有关,同时,“自由”与教育的连襟,也是拨动众多读者心弦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不想对这本书的具体内容进行再现式的描写,只是从解说处着笔,对李希贵的“自由说”给予一个略带理性的述说。

埃及金字塔的启示

小的时候学习历史,便惊叹于埃及奴隶在建造金字塔时的巨大创造力与艺术匠心。数千年来,对于奴隶创造这一亘世奇迹没有多少人怀疑过。但瑞士一个钟表匠从自身的体验中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因为,在自由的状态里,他可以将钟表制作的误差减少到零;可在监狱里不管如何努力,也不能将误差减少到十分之一。所以,他不相信一个在不自由状态下的群体可以创造出如此伟大的世界文明。于是,他断言:金字塔建造者肯定不是失去自由的奴隶们,而是一批虔诚的自由人。

事实证明,这种思考是正确的。一个行动与心灵都不自由的人,不可能完成一项最壮美的事业。因为,这需要的不只是技术,更有心态,特别是审美观照。审美必须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完成,而且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心灵的自由与愉悦。一个被囚禁起来,失去自由与快乐的人,无法再去审美性的创造。

2003年,埃及向世界宣布:金字塔是由一群欢快的自由人创造的。

这给李希贵以启示:教育也是如此。老师之教,学生之学,本应当如孔子、苏格拉底一样,相互间一起快乐地探索求知,而不是一种身心交瘁的苦役。既然如此,就要给老师和学生以最大化的自由,让他们在审美中享受教育与学习的快感。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李希贵要完成一项心灵的使命??让自由回归老师与学生。

于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一久存心中的思考,便如“羽化而登仙”一样,在他的思维中形成了一个思想前瞻、内涵丰厚的教育理念。

是的,没有不喜欢自由的人,谁也不希望别人对自己限制太多。老师与学生也是如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为教师与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呼吸的人文环境。

可是,现在的教育管理往往是以牺牲教师与学生的自由为代价的,尽管有的领导很负责任,对教师与学生管得风雨不透,甚至有了“无缝隙管理”的流行提法。这种管理,无异于工厂,制作机器零件而已。而如零件般失去自由与思想的教师与学生,何以感受教育的幸福?更遑论创造奇迹了!李希贵感叹道:“我们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从理念到管理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是,我们的管理思想与教育方法却依然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不做深刻的反醒,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真正地还自由幸福于教师与学生,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作为教育局长,让潍坊市的教师与学生自由地实现生命的成长,就成了李希贵的责任与义务。其实,管理的最佳状态是与团队一起创造愿景,只有下属追索你且甘心为你献身的时候,才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潍坊市教育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与越来越多的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心灵自由地共同创造这一美好愿景有着内在的维系。

无为而无不为

对于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更多的人理解为要在其位上“多为”。其实,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与权力,领导也不应当越权行事。越俎代庖的结果,使下属失去的不只是权力,更有自由与“有为”的积极性。所以,只有“无为而无不为”,才能给下属与自己同时营造一个驰骋才思与享受幸福的天地。

李希贵认为,领导过度揽权,弊端多多。在采访的时候,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有趣的西方企业管理的案例----当下属进门向领导请示问题的时候,背上犹如趴着一只猴子,这只“猴子”就是要请示的问题。这位领导在听下属讲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猴子的两只前爪已经搭在了领导的肩上。领导听完请示后说:“这个问题让我想一想再告诉你!”这时,猴子已经悄然由下属肩上爬到了上司肩上。下属如释重负地离开了领导的办公室,可领导却从此担起了饲养这只猴子的任务。

李希贵局长幽默地对记者说:“我们常能看到一些领导的房子里养满了下属的‘猴子’,反而把自己应该养的“猴子”饿瘦甚至饿死了!”

李希贵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各个部门各就各位,各负其责。如果一个局长只是忙于研究下面部门的事,下属便会将一个又一个的“猴子”推给局长去“饲养”。这样,局长纵然有三头六臂,也会在众多猴子的骚扰中忙乱不堪。在现实中,这种领导给下属“打工”的现象决不少见,而且由此自鸣得意者也不乏其人。这样,下属失去的不只是积极性,也有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创造的自由;领导更没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与心灵空间,思考大问题,考虑宏观教育,统统成了空中楼阁,一纸空谈。

李希贵认为,猴子的饲养应当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各个部门的事情,虽有关注却少有干预;每个人的创造,虽有奖励却各有自由。他把握的是宏观走向,检测的是工作成果。于是,各个部门在明确教育局总体工作思路的时候,更多的是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样,大家便会专注于为部室创新、为个体发展,自主努力而又卓有成效地工作。

自由状态下的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没有了心里的挂碍,工作就成了最有价值的追求。潍坊市教科院副院长潘永庆对记者说,现在我们院里每一个人的工作量都是数倍地增加,但我们非但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异常快乐。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快感,也有自由状态下出现奇迹时对自己创造力的惊叹。自由的状态是我选择或领导的决策符合个体的选择意向,李希贵知道教科研发展的走向,了解大家喜欢且可以做好的事情。大家在这种心灵舒展的状态里,不可能不尽心,不可能做不好。有时的确非常累,可累中有快乐,累中有收获。心里的快乐,消融了身体的劳累;收获喜悦,激发了大家更高的工作热情。

据曾担任潍坊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现任教育局总督学的徐友礼讲,李希贵在机关一贯倡导简单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的拓宽每个人用心做事的空间,创造对事负责的机关文化。只要是用心、用力做事,就会得到认可和支持;只要有进步、有成果,就会受肯定、有地位。当一个人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也是心灵最轻松愉悦的时候,这也是一心一意搞创新的最佳状态,这种工作环境最适宜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机关人员群体。潍坊市教育局这一公认的价值导向,不仅改变着现在,更重要的是会持久地影响到未来。

有的机关,人们往往对上级的指示“不走样”地贯彻执行,并以此为荣。可李希贵却常常要求大家“走样”,因为只有“走样”才能走出“自己”。为此,教育局设立了一年一届的“金点子“奖和“创新工作成果奖”。“金点子”奖就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走“创新之路”。“金点子”不限部门,不限内容,不限职位,不管谁有了“金点子”,统统算数,统统受到奖励。

李希贵在为群体积极创造的精神深感欣慰的同时,他自己也获得了一份自由。那就是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自己可以真的不管了。只关注宏观研究,抽出时间研究自己应当研究且愿意研究的事情。他说,他回归了本位,获得了自由,拥有了创造冲动。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夫何为哉,躬己正南面而已矣。”这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李希贵,可谓得其要旨者也。

向过多过滥的检查与会议说“不”

必要的检查与会议当然十分重要,可是,过多过滥往往会使身在其中的人们苦不堪言。检查者与会议的主角也许认为在履行一项“神圣”的使命,可是,被检查者与听会者却因检查与会议的质量之低与本身自由的丧失而怨声载道。李希贵,这个当过教师与学校中层干部、校长且追求自由者,走上局长之位以后,便毫不犹豫地向过多过滥的检查与会议说“不”。

一、变检查工作为培训考察

必要的检查工作虽不可少,可是名目繁多而又隔靴搔痒的检查,往往令校长疲于应付而又无所适从。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的无序状态,给校长所造成的精神压力绝对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参数。如果说虽无价值却无大碍的检查尚且可以应付的话,那些带有错误导向兼且盛气凌人的批评,给校长与老师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是可怕,由此而使学校教育方向从正确走向错误者也不乏其例。休说校长办学的主动权没有了,甚至尊严都受到了挑战。

在任校长期间对名目繁多的受检查有切肤之痛的李希贵,走马上任教育局长之后,当机立断地对名实不符的检查进行了革命。他坚决反对名为检查实为骚扰的检查,不允许教育局干部随便到学校检查工作,从而给校长留下自由研究办学的时间与空间。规定检查的次数,少到不能再少为止,甚至把市教育局各科室一年里对基层各项工作的检查验收,全都压在了一年中的一个时间内完成。而且检查必须有的放矢,产生效益,从而让校长与老师感到接受检查不是无奈行为,而是求之不得。

检查时间的大大压缩,为校长赢得了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教育局干部由此节省的时间,转换成进修培训,提升文化品位。学习进修,提升自己,这是生命发展的必由之路,人之为人,对此都会做出积极地回应。李局长说,这种看似领导的要求,其实却是职工的心底需要。处于这一文化自由状态的职工的学习成了自我追求,成果自然非常丰富,现在,57人的教育局,已经有近20名硕士研究生。更为重要的是,大家在进修培训中,既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还更新了教育理念,从而对教育的审视有了新的视角,无疑,这对提升此后检查的质量也是一种莫大的促进。

二、会议:还与会者一份应有的尊重与自由

在多而乏味的会议上,领导夸夸其谈的时候,大多没有意识到既浪费了自己“逝者如斯夫”的时间,更侵犯了与会者的自由。他们无权反对与抗议,只有在心底埋一颗怨忧的种子,任其生根、开花与结果。

李希贵曾对60所学校进行过调研,发现一年一所学校平均召开的办公会多达101个,其中71个系汇报和布置工作。学校部室的干部忙于汇报工作与听从校长的指示,没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久而久之,也没了主动发展的思维。而校长身陷部门的繁事之中,也没了学习理论与思考学校宏观发展的时间。长此以往,便会变得思想贫瘠,对学校主体发展目标浑然不知。这种管理上的严重错位,使整个学校的发展要么处于停顿状态,要么出现混乱局面。

记者在潍坊市教育局三楼会议室采访时,发现南面墙上第一行文字写的便是比尔盖茨“会议时间非常宝贵”的名言。其实,李希贵与这位当代微软巨子的思维是不谋而合的。早在高密四中担任校长的时候,他就形成了“还与会者一份应有的尊重与自由”的理念。他的“成本意识”十分强,一年只开两次全校性大会:一次是毕业典礼,一次是教师的全员聘任大会。他还常常在学校推行无会议月、无会议周活动,行政办公会后来压缩到四周一次。日常工作靠《学校工作周报》和《学校工作落实情况备忘录》等制度性的文化载体来运行。

他任高密市教育局长时候,机关会议精简到了无法再少的地步。在潍坊市任局长五年间,每年召开的全局大会不超过五次。他认为,人的生命快乐不只限于休闲状态,也在工作中,甚至在开会中。会议少而精的时候,开会也成为一种期待与必需。员工最需要了解的情况,大家最需要研究的问题,正是在会议上呈示出来的。这样,会议已经不是什么负担与痛苦,而是一种强烈的心里需求。“反对开会”与“乐于开会”反映在个体心理层面,就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况:前者在被动接受与不自由的状态中,产生厌倦感,甚至抵触情绪;后者主动接受与自我需求,就会将会议内容内化到心里,且付诸于行动之中。李希贵认为,自由状态下的会议目标,是最为容易达到的。

李希贵的管理思想受德鲁克影响比较大,他所开的会议,总能在一定的时空内,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他认为,开会是一个例外,没有办法方才开会。为此,他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和“三讲三不讲”。2016年7月召开高考总结会议,他只讲了20分钟时间,题目就是《有效的管理》。

将精神自由还归学校

学校是创造精神产品的地方,更加需要独立精神与自由意识。可是,当下不少地方的学校不能拥有这种独立精神,以人为本只是作为一种装潢门面的时髦话语,对上负责才是激活其血液流淌的最活跃的因子。

李希贵认为,教育部门因学校而存在,为学校服务是教育部门的本分。我们的管理应该回归本原,把本该具有的权力归还给学校。这样,校长和老师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干他们应该干的事情。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使校长两年一聘的主体权力由官定回归于教师,来自于教师的占有75%比率的分值,成了决定校长是否任职的关键因素。即使教育局长对某个校长“有看法”,也无权决定其去留。这样一来,校长的关注点便自然由领导移到教师。以前只是考虑对上负责,现在搞好自己的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便可以稳居校长之位,成就学校的事业。职级制还将副校长的聘任权授予校长,教师的聘任权授予学校,这样,一个有思想内涵与文化品位的校长,就可以自由地选贤任能,走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治校、以法治校的道路。

这是一种精神回归,精神回归不只因其权力的增多而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内在趋动力,校长由此开始了自由状态下的积极主动的工作。教育的本义,就应当关注老师与学生的自由心理与生命状态,校长旁无他顾地做自己乐意、师生欢迎的事情,校长与老师以及学生的生命状态就不是处于消极状态,而是活跃着的快乐,甚至进入到一种审美的境界。李泽厚先生认为,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是一种从知到德再到审美的过程。是的,任何的知与德,如果没有审美的参与,都不可能进入到自由境界。

独立精神不但不是消极的,而且也不是随意的。自由不是自由化,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更不是凭着自己的想法胡作非为。真正的自由既是心灵的轻松与从容,更是走向合乎宇宙运行规律的“道法自然”。李希贵所追求的自由,就是这样一种境界。但一般人不可能一下子走进这个境界,所以,就要有规矩的暂时性约束。通过一段时间后,心理认可这种约束,甚至是感到是一种自然行为的时候,就进入到了一种真正的自由境界。所以,职级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不允许校长的任意而行,必须构建自己在师生中的信赖指数。这样,就需要在言说与行动两个层面实现老师与学生自由的最大化。如果将校长个体自由化无限扩大,而将师生的自由消减的话,师生就会利用职级制所赋予的权力,对校长的自由给予限制乃至剥夺其权力。新近成立的教师委员会规定,老师的意见可以不通过学校,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适时到学校对校长进行民主测评。所以,自由不是自由化,不是随心所欲,而其中有一个最积极的东西,那就是对师生生命的成长的关注,幸福指数的关注。

李希贵认为,实施职级制的本意,还不是由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换,主要的是由此举而走向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全方位的自由境界。

孔子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既是孔子自己对个体应有的自我认识的生命成长史,也是我们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应有的过程。这种发展,特别是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的时候,是一种最符合“道”行规律的自由状态。李希贵追求的也正是这种精神状态。

为教师搭建自由发展的舞台

对于教师的“无私奉献”,李希贵在高度赞扬其品格的同时,认为其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似乎教师命中注定就只能在飘洒的粉笔灰中自我淹没,教师唯一的安慰只能来自于白发苍苍之时学生戴着功勋奖章的感谢。假如把教师职业看成是牺牲性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生命价值的人。因此,为他人牺牲的“蜡烛观”虽然崇高,却未免悲壮而凄凉。

李希贵,既要老师崇高,也要让教师幸福。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李希贵就任高密四中校长的时候就形成的一种教师观。从“三朝元老”到“首席接待”,从“五子登科”到“功勋四中人”,从“开发课程与开发自己”到“让每一个四中人都成为英雄”……正是李希贵为老师们创造了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人文环境,才有了老师们在自由境地里驰骋才思的欲求与可能。因为任何教师都不会拒绝自身的生命成长,李希贵此举正契合了教师的内在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说,自由与发展大多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心灵的从容与自由,所有的发展都不成其为发展。

李希贵做了高密市教育局长后,很快就在全市设立了学科带头人、市内特级教师和特聘教师制度,后来又设立了重大课题主持人、人民教育勋章、市政府教育顾问等一些更加重要的称号,给那些老师以更充实和有发展前途的空间。于是,在高密市的学校里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工资最高的往往不是校长、主任,而是被视为学校顶梁柱的骨干教师;最受学生戴、社会敬佩的,也常是骨干教师。校长对他们是“高抬轻放”,视若“掌上明珠”。

李希贵在潍坊市担任教育局长期间,给予了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2016年10月,潍坊市教育成果“燎原计划”正式展开。在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局以文件形式,把安丘四中的“韩忠玉信心教育法”、昌乐二中的“学习过程最优化”、高密一中的“语文实验室计划”、寿光中学的“师生动力机制建设”推了出来。文件把实施目标、实施步骤、注意的问题全部做成了可以操作的细目,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与会的代表。“燎原计划”规定,凡纳入标准化的教育成果,全部作为市级政府教学成果予以奖励,而且要以创造者的名字命名,保护创造者的利益。同时要求借鉴经验的学校有义务为原创学校提供新的发展成果,以丰富新的经验。与之相配套的是,教育局将教学能手、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等“芝麻大的小事”看做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大事。《潍坊市教科院转变职能的意见》的出台,拿走了长期以来掌握在教研员个人手上的学科评优权,专门成立了“潍坊市教学评价鉴定中心”,已经让这些评价成为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阳光下的评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教师,因为自由得“出格”也脱颖而出,且被李希贵认可与欣赏。潍城区青年路小学韩兴娥老师就是一例。她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其余的时间,她开拓了一个更大的教材教学空间。当然,她的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韩兴娥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与内容,成为异军突起的一个教学新秀。可是,她并没有因此被评为优秀教师,因为她的教学与人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格格不入。但李希贵深入她的课堂听课之后,认为她是从教材“突围”的一个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是一个可以在更大范围内c的教?萄Ц母镎撸?谑牵?苯用?????皇杏判憬淌Γ??矣墒薪逃?殖鲎剩???霭媪俗ㄖ??BR>  “发展是硬道理。”只要发展,李希贵和教育局就给提供支持;只要有才能,就会有用武之地。其实,由于这种发展是与心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发展就有了长足之势。更远一点说,李希贵为教师创造的不只是时下的幸福,更是一生的幸福。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自由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选择”,学生的不自由多是在教师选择后强行让学生去做的。一个没有选择权的学生,非但没了自由,甚至心理都会变得阴郁起来。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关键性的内容,就是给予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力,让他们真正走向学习的自由境界,进而还他们一个阳光明媚的天空。

一、给学生选择考试的权力

“一考定终身”只给予学生一次考试的选择时间,对于别无选择的学生来说,只有将命运之宝押在这一次的考试上。由于林林总总的原因,不少学生往往考不出真实的成绩,甚至平时成绩优秀而终考名落孙山者也不再成为新闻。

李希贵的中考改革,就将“一考定终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他将初中毕业考试的内容分散到三年之中,初一可以参加历史、地理、生物考试;初二可以参加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考试;初三可以参加全部学科考试。每年1月和6月开考两次,所有学科都开考,学生自选考试时间和科目。如果对第一次的成绩不满意,可以考第二次,以最高分计。考试时间与考试科目的可选择性,使学生基本可以决定自己真实的考试命运,而自由状态下的学习,无疑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所有学科考试增加选作题,一种是必选题,即要求考生在给出的若干个题目中必须选出规定数量的题目解答;一种是可选题,即在卷面最后附加10分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选作题成绩记入总分。

中考改革的另一项内容,就是将录取权下放到高中。打破仅凭文化课成绩录取学生的规定,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成为录取的依据参数。从此,高中开始了多元化录取,拉动了初中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而其中,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就从文化课扩展到了更大的层面。

二、给学生选学不同层次内容的权力

当今教学内容、时间、进度的统一,使得“大一统”的课堂内缺乏一种动态的、天然流动的激情与灵性。没有选择权力的学生,只好在不自由的状态里,无可奈何地跟着教师走。追求自由的李希贵,当然会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域大刀阔斧。“走班”教学,就是还自由于学生的一项改革之举。

据今年7月份刚刚从市教院副院长调任广文中学校长之职的赵桂霞讲,这一始于潍坊十中,被李希贵充分肯定且大力推广的“走班”教学,采取的是 一种分科分层的教学形式。每到该科上课时,学生就“呼呼啦啦”抱着课本和学习材料走向自己所选的层次班,听适合自己的课,见自己喜欢的老师。如今,有几十所中学对部分科目实行了“走班”教学。

赵桂霞介绍, 针对各层次配备老师是关键的一步。据了解,学校一般为A层配备教学和管理能力都很强的老师,且德高望重,富有爱心;B层配备教学能力强的老师;相对于前两层,C层拔尖学生由于自学能力强,对老师倒没有作特殊要求。

学科“走班”教学总结了各种分层教学方式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实行的一种无班级授课经验。它承认学生的学科差异,在此基础上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层、理性选择、动态调整,不搞行政命令,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对拔尖生是一种推进,对程度差的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心。从而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习困难生吃得了。

李希贵有句名言:“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正是因为有了真爱与宽容,才有了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关照,才有了包括“走班”在内的等不同的教学形式。

三、给学生活动选择的权力

课间活动时间本应是学生休息与活动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他们应当是快乐无比的。可当前学校课间活动的实际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很多学生并没有在这个时段里享受到特殊的愉悦。据李希贵讲,一些学校建校之初,规划者并没有考虑学生课间操时间大多耽搁在了上下楼的道路上。有的学生上课的教室在六楼之上,需要到另一个方位的六层宿舍楼换上衣服,再到比较远的操场上做操。所以,超过两千人的学校,课间操集合的时间大约6到8分钟,剩下的时间只有区区4分钟。但一些管理者对此却熟视无睹,视为自然。况且,所有学生都做一套体操,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可以整齐划一,但由于天天如此一套,学生没有兴趣,做起来并不整齐,甚至有的乱七八糟。其实,这里面缺失了学生的自由权。一个没有自由度的锻炼,其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为此,李希贵要求重新划定了课间操时间与体操的内容,规定上午与下午各有30分钟时间的两个大的课间操,相对缩短了路上奔波时间,拉长一次锻炼时间。同时,学校给出30-50个锻炼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到指定的地点进行锻炼,而且定期轮换锻炼项目,学生在常炼常新中,达到了快乐锻炼的目的。

据教育办公室郭主任说,现在学校再建设施的时候,李希贵就有了新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本。新建潍坊一中的时候,李希贵对一中建设图纸几易其稿,他甚至详细地计算了从教学楼最高的四楼到学生宿舍最高的四层需要的时间,以及从学生宿舍再到体育场的时间。据潍坊一中曹红旗校长讲,现在一中学生从教学楼到宿舍楼再到操场的时间最多只有6分钟,比原先设计的要节省8分钟。 一天8分钟,一个学期下来,三年下来,该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这里面也不只是一个数字问题,更有李希贵心里始终装有学生的一种人文情怀。

何止于此,据教科院副院长韩忠玉讲,在李希贵的指导下,潍坊一中大型操场上没有看台,而是一圈小缓坡,这是因为学校的体育比赛不是真正的社会性赛事,而是师生的一项集体活动,不要让学生正襟危坐,一定要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参加。操场四周为土丘树林,学生参加体育比赛之后,可以在那里悠闲地休息;观看体育比赛的学生,一边当看客,还可以一边在那里快乐地玩耍。学校还设有大型的沙地供师生赤脚活动,这是因为当师生脱了鞋子参加活动时,相互的关系都会随之改变,不再是师生关系,而成了玩伴。特别是每幢学生小型住宿楼的一层,都要住一户人品与文品俱佳的教师家庭,这户人家要经常和本楼里的学生聊天,一起做饭或游戏,学生也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问题、交流感情,从而让学生经常感受优秀家庭的良好氛围。

在“以学生为本”的话语在教育界行走不衰的时候,有的人更多地还停留在言说的层面。其实,行动大于理念,李希贵的可贵之处,不只在于他的前瞻性的理念,更在于他的永不停歇的行动。正是在他的行动中,潍坊市的孩子们有了属于他们的自由。用潍坊市教科院院长刘培正的话说,潍坊的孩子,因为有了李希贵这样一位局长,不但现在幸福,甚至可以一生幸福。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道德讲堂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