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格 教育孩子应当赏罚分明(下)

作者:林 格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0-08-27

教育十八般武艺,一样也不能缺,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赏识与惩罚,只要遵循教育之本质规律,使用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因地制宜,因时而适。

父母的赏罚分明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憎分明的,而非是非不分。能赏能罚的果断,本身就是一种魅力,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赏识与惩罚要始终围绕唤醒潜能而进行:在赏识时,要唤醒孩子的争强好胜心理,让他们感觉到,赏识是为了促其更进一步;在惩罚孩子时,要唤醒他们的自尊自信,让他们感觉到,接受惩罚是为了更好地做人。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掌握一些赏罚的艺术:

(下)

惩罚是一个高难度动作,要掌握分寸孩子年纪小,社会经验少,是非观念比较薄弱,有时候做错了事情会意识不到,或者认为是小错误,无伤大雅,况且别人也没有发现,便得过且过。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此时父母也不引起重视,姑息孩子的错误,那么,这些小错终有一天会发展为大错,到时便悔之晚矣!

所以,绝不可忽视孩子的错误,该惩罚就不能姑息。

惩罚和赏识一样,都是教育的手段,并没有对错之分。但前者显然是一个更高难度的动作,一定要掌握分寸,否则很可能产生不良效果。可是,我们周围的大多数父母都不怎么懂得惩罚孩子的艺术。他们误以为吼叫、严厉的责备及体罚可以让孩子学会正确地为人处事,改掉各种毛病,而实际上这些惩罚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反而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敌意和报复的心理。

教育专家海姆?吉诺特博士说:“惩罚并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行为者在犯错误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更有技巧而不被发现。小孩儿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下一次要更小心,而不是要更诚实、更负责。”

而阿尔伯特?班杜拉博士说:“惩罚能控制不良行为,但是并不能教孩子如何正确行为,甚至不能减少他们做出不良行为的念头。”

那是不是就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听之任之?当然不是,惩罚是有必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惩罚的目的放在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上来。以下几点需要认真学习。

●关键是保持冷静

明确惩罚孩子的目的,我们不是为了伤害孩子,不是为了剥夺他的权利,不是要报复他,甚至也不是为了要“教训”他。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认识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以及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父母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切勿惩罚孩子。因为这个时候父母很难控制自己的怒火,孩子的注意力也完全放在怎样逃避父母的怒气上,而不是反省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并且了解事实真相。这通常是最难做到的。

保持镇定,认真倾听。设法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全部经过和所有细节是什么。然后,父母可以分析和估计孩子这么干的原因:他是受了朋友的蛊惑吗?是他对别人感到嫉妒吗?他是否因为没有朋友而失落?

你可以用下面一些问话从孩子那里了解事实:

“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

“你在这么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你为什么那么做?”

如果父母感觉不能保持平静,那么最好过一会再与孩子谈话。

父母不要轻易地指责孩子撒谎,除非已有充分的证据。

●回顾孩子行为错误的原因

这一步很关键,父母要使孩子清楚地懂得了自己做错了事情的原因,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吸取教训。如果父母没有经过这一阶段,直接对孩子做错的事数落不休,或者体罚,孩子可能不会清楚因果之间的联系,这不能让孩子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念,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和敌意。

父母可以先问问孩子:“你这样是对还是错?”不要一开始就亮出你自己的观点,而是尽可能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心平气和地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观点以及原因。

小维的爸爸发现孩子从小店里偷了一个电子游戏机,让我们看看他们的对话:

爸爸:你认为偷东西是对呢,还是错?

小维:是错的,爸爸。

爸爸:为什么是错的?

小维:会被人抓住。

爸爸:那是个原因,你还能想出别的什么原因来吗?

小维:会被警察抓起来,送到监狱去。

爸爸:还有别的原因吗?

小维:我想你会很不高兴。

爸爸:为什么我会不高兴呢?

小维:因为我拿了别人的东西。

爸爸:说得对,你拿了不属于你的东西,这是不对的。

孩子的是非观念通常有些薄弱,比如小维,他认为不应该偷东西是因为会被抓住。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就这个教训,让孩子从更深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对他人的伤害等等。不要对孩子讲大道理,要从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出发解释问题。

●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影响

培养道德的一个最好的做法是指出孩子行为对别人带来的影响(“看看,你把她弄哭了”)或者强调受害者的感情(“你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现在不高兴了”)。这样做能促进孩子的道德成长和增强他亲近社会的行为。使用这种方法,  重要的技巧就是让孩子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对很年幼的孩子,可以用一种“演戏”的方法,比如告诉他,有人把他最喜欢的玩具拿走了,问他的感觉是什么。对于大些的孩子,则可以跟他深入谈谈,和他分析别人的感情。

让我们继续上面那段谈话:

爸爸:想想看,如果你是那个老板,晚上清点货物,发现东西被人偷了,你会怎么想?

小维:我会很不高兴。

爸爸:那个店子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花钱买回来的。现在,东西不见了,你什么也得不到,还得为它付钱。

小维:……

爸爸:如果多有几个人像这样拿了东西不付钱,你的店还开得下去吗?

小维:可能要关门了。

爸爸:我跟那个老板谈过几次,他家在河南农村,在乡下挣不到钱才到北京来的。他一家三口,全靠这个小铺子挣钱。还不止这些,他还要寄钱回去给他的父母。

小维(几乎要哭了):是我不对。

●鼓励孩子改正错误

父母不仅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该做些什么来改正错误。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问题,只要和孩子讲清道理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的行为已经带来伤害,就应该鼓励孩子采取措施进行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清楚地理解“责任”的意义。我们再来看上面的对话:

爸爸:看起来你已经知道自己错了。那我们一起想想该做些什么来改正。你准备怎么办?

小维:把钱给他。

爸爸:我看,你即使把钱给他,留下游戏机也不对。这游戏机是你偷来的,你每天玩它会心情好吗?

小维:那我把游戏机送回去,并且道歉。

爸爸:这样做需要很大的勇气,你拿游戏机虽然不对,但是你有勇气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很值得自豪。你准备什么时候去,预备说些什么?等你决定了,我和你一起去。

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

1.让孩子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想想怎样改正。

2.让孩子写封信,说明自己做错的事,以及准备做些什么来改正。

3.让孩子写信、打电话,或者当面向受害者赔礼道歉,如果需要,陪孩子一起去。

4.让孩子用零花钱赔偿弄坏的东西,或者将拿走的东西送回去。

5.让孩子说几件本来可以做的事取代错误行为。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道德讲堂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