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0-08-27

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美)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推荐版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1.导读领航

心理学渗透到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做人做事,都需要心理学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人们常常有这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辣的事物会产生痛觉?”“科学技术能重新恢复视觉吗?”“生活方式会对睡眠有影响吗?”“动物也能学会语言吗?”“网络成瘾是否真的存在?”等等。这样一系列我们很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的问题,都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心理学与生活》对此类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心理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它能直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能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心理学与生活》本是为了写一本学生喜欢读的教科书,让他们通过阅读此书学到有关心理学领域中的与众不同的内容。全书围绕“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伙伴”这一理念,力图把心理学带到日常生活中去,它的内容贴近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再加上作者深入浅出地把这门高深莫测的心理学转化为一门生活化的心理学、大众化的心理学、通俗易懂的心理学,因此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也是一本让普通大众了解心理学、了解人性、提高自身素养的优秀读物。

本书已经出版了16版,作为一本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内容的成熟教材,它具有许多独特之处,是其他同类心理学教材无法具备的。它有600多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极具价值的2000多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还有“我们如何知晓”、“生活中的心理学”、“21世纪的心理学”三个专栏,使读者多层面地了解心理学的知识。阅读此书将是一次智慧的旅行。

2.作者简介及该书影响

理查德-格里格,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曾获得Lex Hixon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他的专长是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是美国心理学会试验心理学分会的会员之一。他的代表作有《Experiencing Narrative World》。

菲利普-津巴多,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现任主席。他40年来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发表了200多篇专业论文和书中的章节,共有著作20本,鉴于他在此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就,美国心理学会向他颁发了Hilgard普通心理学终生成就奖。此书原由菲利普?津巴多开创,在第14版修订时,理查德?格里格加入该书创作,成为合著者。

《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优秀的心理学经典之作,在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优秀教材,还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此书第16版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18位教授、副教授参与翻译,被列入“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用书”。

3.内容梗概

本书共分为18章,涵盖了心理学上的方方面面,本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实践的科学”这一宗旨,把心理学带入到生活之中。主要包括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感觉,知觉,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学习和行为分析,记忆,认知过程,智力与智力测验,人的毕生发展,动机,情绪压力和健康,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书中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书中还开辟了一些特殊专栏。

4.教育案例或模式分析及建议

(1)学习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发生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名叫洛伦佐的蓝鸟,当它长到青春期的时候,它的主人为它举办了一个晚会,并邀请了一些喜欢它的鸟迷。晚会提供了一些它最喜欢的食物,比如葡萄酒、面包圈等。晚会快结束时,主人发现了突然“失踪”的洛伦佐,它正在舔食葡萄酒的残液。所有的人都来围观这只醉醺醺的鸟,一不小心,它跌入了水池,整身羽毛都是湿漉漉的。主人把它放在地面上,并在它面前放了一面大镜子,它看着狼狈的自己,绝望地鼓动翅膀。从此以后,它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再尝它曾最的葡萄酒。

洛伦佐从体验中获得了知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是学习对行为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学习十分重要,从进化学角度来看,学习就像经验的其他方面一样,是遗传秉赋的产物。虽然人类传承了前人特有的学习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是否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经验。作者对学习作了一个科学的界定,认为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在这一定义中作者强调了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学习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发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现只要是自己体验过的,获得了经验教训的事情,就容易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我们被石头绊了一跤,第二次经过同样的地方时就会特别小心;我们被玻璃划了一道口,再看到玻璃时就会有些害怕。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一道理,运用到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体验教育,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更好地习得知识。

应用建议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比如引领学生接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应用建议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学习方法。

(2)什么是记忆

我们的脑袋虽然不大,可它却存储了数以亿计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忘记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也会不断地接受一些新的事情,每天大脑中进进出出了多少信息,这都与记忆密切相关。什么是记忆呢?作者把记忆定义为存储和提取信息的容量,也可以把它描述为一种信息加工。

作者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两个维度。内隐记忆就是指信息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比如看到一个实物杯子,我们毫不犹豫就说出它的名称;外显记忆就是指需要有意识的努力才能获得信息,比如同样也是一个实物杯子,如果我们询问自己“这个杯子为什么要放在这里?”,这就是外显记忆。内隐与外显的区分大大地扩展了在研究记忆的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范围。比如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中,大部分是关注信息的外显获得。陈述性记忆是指涉及事实和事件的回忆,而程序性记忆是指怎样去做某些事的记忆,也就是记得做事的方法,它被运用于获得、保持和使用知觉的、认知的和运动的技能。一个人如果没有程序性记忆,就会逐步地去完成每一件事情,生活就会因此而变得很艰难。

作者认为记忆是有一个过程的,知识的回忆需要三种心理过程的操作:编码、存储和提取。编码是信息的最初加工,能导致记忆中的表征,存储是指使编码获得保持,提取则是恢复存储的编码。这样就形成记忆的过程。虽然把记忆的过程分为了这三个过程,但是这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应用建议一:孩子学习的好坏与记忆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提高孩子的记忆力,首先就应当弄清什么是记忆。

应用建议二: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是有方法的,应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学习的特点,并从孩子自身的条件出发,对症下药,采用最适合孩子的方法。

(3)几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作者认为,那些被认为是不健康或变态的心理功能就称为心理障碍,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心理障碍的症状。作者主要介绍了几种心理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分离性障碍。

焦虑障碍表现为焦虑情绪干扰了人们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或使他们失去了享受生活的乐趣,根据它们的程度和情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怖症、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焦虑障碍呢?作者介绍了四大学派的研究结果,不同学派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生物学派认为焦虑有其生物学的根源;心理动力学派认为焦虑障碍的症状来自潜在的精神冲突或恐惧;行为主义学派侧重于研究焦虑障碍的症状的强化或条件上;认知学派侧重于研究可能歪曲一个人对他所面临危险的估计的知觉过程或态度。这四大学派的研究结果都有可取之处。

心境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极端的情绪打乱了正常的生活体验。它可以描述为两种最主要的类型:重度抑郁症和双向障碍。关于抑郁产生的原因,生物学派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产生这种障碍的原因,重在研究这种障碍与基因的关系;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无意识冲突和童年早期形成的敌意情绪起着关键的作用;行为主义学派重在探讨一个人得到的正强化和惩罚数量的效果;认知学派则提出了两种理论,负性认知定势和解释风格模型。

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的、不可变的、不适应的感知、思维或行为模式,会严重使人的交往受挫,造成无尽的痛苦。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偏执型、表演型、自恋型和反社会人格障碍。作者认为人格障碍是可以遗传的,但是环境对它的形成也有影响。

分离性障碍是一种身份、记忆、意识的整体性扰乱。分离性失忆和分裂人格的形成都与暴力和虐待有一定的关系。

应用建议一:社会的竞争加剧,人们由于种种原因,极易形成心理障碍,掌握有关的心理知识,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

应用建议二: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当冷静下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从容面对,不要因为生活中这些烦心的事情而干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5.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启迪

教育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与各门学科紧密相连,特别是心理学,学校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把它们运用到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让学生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6.精彩语言辑录

(1)心理学对于因果关系解释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先天与教养或遗传与环境。

(2)很多时候,感觉和知觉的发生是无需努力的,并切实连续和自动的,因此这使得你把它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3)人类意识是在与其演化环境中最敌对的力量----其他人类个体竞争的熔炉中锻造出来的。

(4)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传承了学习的能力而已。这种能力是否会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依赖于你们的个人经验。

(5)造成IQ差异的并不是种族,而是在我们的社会和大多数国家中,与种族有关的经济、健康和教育资源。

(6)丰富的、充满支持的环境对于成功的、充满智慧的、烦琐的、适应情境的操作是一种很好的预测器。

(7)我们希望你这样来思考天性和教养的相互作用:经验决定了人实现潜能的方式。

(8)与富有爱心的成人结成密切的关系,这是儿童健康成长和正常社会化的第一步。

(9)你应该永远选择对你最重要的目标,根据这些目标来优化你的表现,并在通向这些目标的道路受到阻碍时进行补偿。

(10)偏见不是自发发生的,它需要一个社会环境,使人们产生一种信念----“敌人”正在消费有限的资源,从而为暴力的产生创造了温床。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道德讲堂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