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軾词如金鼓铜琶,相对於南唐李后主(李煜)的婉约缠绵女儿态,如刚阳之与弱水。我并非说李后主的词造诣不高,在个人感情抒发上,委实直达心灵深处。但是,每年学界朗诵节,却规定小学的诵材是李后主的「虞美人」词「相见欢」等词,摇头晃脑地背诵著—「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试想一下,十来岁小学生,天真烂漫,又焉懂「愁」?选题材者强要孩子们体会出成人的心境,倒真个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為赋新诗强说愁」。
我国好诗好词,多如天上繁星,信手拈来,适合学生朗诵的有岳飞「满江红」。光那「莫等閒,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语,对青少年多麼励志。
谈及岳飞「满江红」,有人说其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语,有商榷之处:指贺兰山在寧夏,而黄龙府则在东北,两地遥遥万里。话虽如此,但岳武穆这闋「满江红」流传数百载不衰,从文学角度来讲,这地名入词,只属比喻而已。
此外,「木兰辞」也适合学生朗诵选材。「木兰辞」表达出崇高、真挚家国情操,我最欢爱其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托音),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描述花木兰从代父从军至赋归歷程。军旅转战关山万里,寒天雪地,军用铁柝(更柝),将士冑甲,冰寒熬骨,经歷此十年艰苦战旅,幸存还乡,别是一番感触。这段词一口气读来停不了,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