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维茨语录
■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各有其特有的限制范围。因此,尽管到处和时常有人企图根据哲学原理制定战争理论,每个时代仍然保留有自己的战争理论。(《战争论·第3卷》——克劳塞维茨)
■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论,好像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来保证指挥官到处都有依据,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战争理论主要是帮助指挥官和从事战争的人们)确定思考的基本路线,而不应像路标那样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战争)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如果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只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战争是一种巨大的利害关系的冲突,这种方式是用流血方式进行的,它同其他冲突不同之处也正在于此。(《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在军事艺术领域内的新现象中,只有极小一部分可以算作新发明和新思想的结果,而大部分则是新的社会状况和社会关系的改变所引起的。(《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战争中的一切情况都很不确实……一切行动都仿佛是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进行的,而且,一切往往都像在云雾里和月光下一样,轮廓变得很大,样子变得稀奇古怪。这些由于光线微弱而不能完全看清的一切,必须靠才能去推测,或者靠幸运解决问题。因此,在对客观情况缺乏了解的场合,就只好依靠才能,甚至依靠幸运了。(《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在实际生活里本来很少能做到一切行动都符合实际情况,在战争里,就更难做到了。在战争同人类其他活动中比较起来,人的认识显得更不完善,人们会遇到更大的危险和更多的偶然现象,因此,战争中的贻误……也必然要多得多。(《战争论·第2卷》——克劳塞维茨)
■情报是指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数量上的优势不论在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是最普遍的致胜因素。(《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如果我们不抱偏见地研究现代战史,那就必须承认,数量上的优势越来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决定性的战斗中尽可能多地集中兵力这个原则,在现在必须提到过去更高的地位。(《战争论·第2卷》——克劳塞维茨)
■数量上的优势应该看作是基本原则,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应该首先和尽量争取的。(《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一切用于某一战略目的的现有兵力应该同时使用,而且越是把一切兵力集中用于一切行动和一个时刻就越好。(《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
■把敌人的力量归结为尽可能少的几个重心,如果可能,归结为一个重心;同时,把对这些重心的打击归结为尽可能少的几次主要行动,如果可能,归结为一次主要行动;最后,把所有的次要行动尽可能保持在从属的地位上。(《战争论·第3卷》——克劳塞维茨)
■集中兵力和分散兵力是两种相反的倾向,军队倾向于这一方面和那一方面的程度取决于军队的性质适应于这一方面和那一方面的程度。但是,在最紧要的关头,适于集中的军队不能始终集中在一起,适于分散的军队也不能单靠分散活动取得成果。(《战争论·第2卷》——克劳塞维茨)
■正如没有一个防御战局是纯粹由防御因素组成一样,也没有一个进攻战局是纯粹由进攻因素组成的。(《战争论·第3卷》——克劳塞维茨)
■在现实中,进攻活动,也就是进攻的企图和措施,常常不知不觉地以防御为其终点,正如防御计划以进攻为其终点一样。(《战争论·第3卷》——克劳塞维茨)
■(进攻者往往)会在运动的洪流中不知不觉地超出均势的界限,超过胜利的顶点。甚至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进攻者在进攻所特有的精神力量的支持下,虽然已经精疲力竭,可是他却像拉着沉重的东西上山的马一样,会感到继续前进比停下来的困难还要少些。(《战争论·第3卷》)(所谓"进攻的顶点"指的是适情停止进攻的时刻。也就是说,进攻者必须掌握时机,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当发现进攻力量已大为削弱,又无法弥补,余下的力量还足以进行有力的防御,而敌人反攻力量还未形成时,就应当机立断,立即转入防御。否则,若错过这个时机,就必然会超过"进攻的顶点",陷入难以挽回的不利境地,招致重大损失甚至失败。——克劳塞维茨)
■既然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但带有消极的目的的作战形式,那么,自然只有在力量弱小而需要运用这种形式时,才不得不运用它。一旦力量强大到足以达到积极的目的时,就应该立即放弃它。(《战争论·第2卷》——克劳塞维茨)
■迅速而猛烈地转入进攻(这是闪闪发光的复仇利剑)是防御的最光彩的部分。(《战争论·第2卷》——克劳塞维茨)
■即使得不到绝对优势,也应该通过对战术的巧妙应用和对时机的把握形成相对优势。——克劳塞维茨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