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与扁鹊治病—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作者:佚名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3-01-31

有一则故事流传很广,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于病情发作之前,诊疗前后,无甚感觉,一般人哪知他事先已除病因,所以名气全无;中兄治病,是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而我是治病于严重时,人总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开刀敷药,以为我的医术最高,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正因为存在这种心理,人人都不会去关注过程,不会去关注事前、事中,都会把精力和重点放在事后上。这是扁鹊的庆幸,却是国人的悲哀。这种心理在安全生产上更是应该杜绝的。古语说得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一点在安全上尤为明显。

这个小故事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当前,随着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各工种、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点技术问题、设备质量隐患,任何一点疏忽和大意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威胁着生产的安全稳定进行。

小疾不医,必成大患。确保企业生产安全,需要各方精心呵护,一有设备问题隐患要及时排查,要彻底走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安全管理误区,不要等“病重才求医”而延误“医治”良机,其后果轻则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动干戈”地去抢修,重则导致危及自己和其他员工的人身安全。

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为此,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应当从事后整改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多学学扁鹊兄长治病的“医术”方法,将预防与应对有效结合,切实推动安全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采取安全预想、防范措施,事先除好设备各种“病因”,不需要治病于严重“名气”。这样下来,企业才有可靠的安全生产保证,职工才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安全,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安全与生命同系,与企业同系。让我们与安全同行,让湘衡盐矿在发展之路走得更好更远。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