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决策的方法-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是运用数学工具、建立反映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这种数学模型的计算和求解,选择出最佳的决策方案。决策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普遍存在着量的关系。在决策中,对决策对象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要掌握数量关系。这样,才能使决策真正建立在严密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定量决策方法主要包括:运筹学方法和价值分析方法。
(一)运筹学方法
运筹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在物质条件(人、财、物)已定的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如何统筹兼顾整个活动所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制定出有数量依据的,最佳的方案。运筹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决策中,是决策的一种有力工具,在决策实践中显示了重大的作用。
运筹学应用数学手段,在解决各种不同类型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不同功能的方法,如规划论、对策论、排队论,网络分析、投入产出法等,用以解决各种不同性质和特征的问题。
1.规划论
规划论包括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线性规划是以线性方程式和不等式为手段,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当一项任务确定后,如何统筹安排,从而做到用最少的消耗去完成这一任务,另一类是在已有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分配与使用有限的资源,如何有计划地生产最多的产品。这两类问题都是寻找如何从总体上实现最优化,获得最大效益的问题,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它是将一个复杂的各阶段决策问题,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较易求解的子决策问题,以寻求最优决策序列的方法。
2.对策论
对策论又称博奕论,它是研究带有对抗性质的对策模型。在已知竞争或对抗的各方可能采取的策略,而不知其如何决策的情况下,寻求收益最大或最小的数学方法。对策论还可用于解决系统内的冲突,即在系统内各部分的最优方案相互排斥、相互对抗的情况下,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寻找使各部分互相协调配合的最佳方式。
3.排队论
排队论是研究排队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寻求系统的最优设计和最优决策的方法。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排队现象。比如纺织工人看管织机,看管的台数越多,工人的效率越高,但是看管得多,若织机发生故障,则等待修理的时间越长,又使织机的利用降低。又如城市交通中某线路的公共汽车的数量、商店某柜台的营业员数等等,都需要利用排队论来解决服务的最佳设置数量。
4.网络分析
网络分析是利用图表模型找出最优或接近最优的工作顺序和资源利用的方法。它是利用网络图来描述系统各要素之间逻辑关系或定量关系,如组织中各层次间的关系,工程上时间顺序的先后关系等等。编制网络图有四个主要步骤:首先,要详细分解实现规划所必需的一切工作,阶段,任务和各项活动;其次,根据技术条件和组织条件确定工作的执行顺序,并且查明对工作顺序发生影响的一切制约条件;再次,对执行每项工作,每项措施等作出时间和价值的评价;最后,是用若干点和连接这些点的线组织网络图,通过计算比较各种方案的结果,从而求得最佳的方案。
5.投入产出法
这种方法是研究经济各部门各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耗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所谓投入是指在组织物质生产时需要消耗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劳动力等。所谓产出是指各种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的产品或生产性服务。投入产出法是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反映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直接与间接的联系及其变化的规律性。由于投入产出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最终产品出发来确定各部门生产量的数量模型,因而能清楚地告诉人们如何谋求整个系统的协调平衡;又由于它定量地揭示了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决策提供数量上依据。
运筹学方法的运用,一般都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
(1)把问题用图表或公式表示出来。图表,公式是现实问题的逻辑表现,表征着有关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图表,公式又是现实问题的抽象表现形式。它通过分析抽象,着重于抓住主要的因素,主要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进行简化是为便于计算。
(2)尽量把问题中的各种因素用数据来表现,对于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应尽可能运用统计方法取得其参数估计及其概率,从而使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问题能进行计算。
(3)运用数学方法求解。先是寻求把一个相关的复杂系列变成能够求解的数学形式,然后用不同的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出一组能得到最优解的数值。
(4)对模型进行试验和修改。把通过模型求解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检查其是否符合现实过程,对暴露出来的缺陷进行修改,使之完善。
运筹学是科学决策的有力工具,为决策定量化开辟出了广阔的前景,并使计算机对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成为可能。但运筹学方法也不是决策的万能工具。这是因为在决策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非常困难的问题,变量之多,关系之复杂,以致很难完全用数学方式来表现。
(二)价值分析方法
价值分析法是用价值大小的比较来评价决策方案优劣的方法。所谓价值是指人们在从事活动时,其耗费和取得的成果之比率。人们要想取得某种成果,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买一件东西,要付出一定的钱;生产一件产品要花费一定的劳动时间。所以人们常常要盘算,“合算不合算”,“划不划得着”,并力争用较小的耗费取得较大的成果。买东西要价廉物美,生产某种产品要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
价值分析的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功能分析。功能分析就是科学地确定产品或零部件必要的功能,弄清各类功能之间的关系适当调整功能比重,使产品的功能结构更加合理。
第二步,制定改进方案。也就是提出若干改进的设想,逐步使其完善和具体化,形成几个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完善的方案。在制定方案时,要树立改进是无止境的信念,敢于打破旧观念,旧框框和原有的束缚,从各个角度审视问题,想出设想,进行规划设计。
第三步,在形成几个方案的基础上,要对个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佳方案。首先是对方案进行初步筛选,把一些明显的希望不大的方案先行排除,然后进行详细评价,即对剩下来的方案作进一步具体化分析、评价、最终找到最佳方案。有时,会遇到几个方案各有千秋的局面,这就需要另创新的方案,以便把几个方案的优点长处都保留下来。在分析评价时,主要着重于技术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效益方面。在技术方面,主要是看方案能否实现所需要的功能及其所实现的程度;在经济方面,主要是进行以成本为主题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在社会效益方面主要是分析和论证给社会带来的利益或影响。在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可采用直接打分法,加权评分法和成本分析法等,对方案的价值大小作出综合评定。